作者:赵立功对日渐临近的春节档的期待,让处于元旦档后半期的影市依然亮不起高光,不但继续无热门话题,而且更无爆款票房。但有道是,平平淡淡才是真,这个“真”表现在:国产片继续吸睛,进口片依然不行。拿票房靠前的几部国产片讲,元旦前领先的《误杀》《叶问4》经历年后又一轮周末,势头不减,票房双双超9亿元,赶在新年前一天上映的动物电影《宠爱》也接上力,一周票房破4亿元。而同日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天使陷落》,一周票房艰难突破万元,成绩甚至不如元旦前的《星球大战9》对决《叶问4》,至于同样来自好莱坞的动画电影《变身特工》,就更要被忽略了,首日票房区区多万元,不到上映已经半月的《叶问4》同日票房的三分之一。但票房当然不是评价电影质量的唯一标准,至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而已。事实上,节后票房成绩不错的国产片《宠爱》口碑并非太好,豆瓣评分才6.2,而评分高达9.5的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上映首日票房仅多万元。口碑与票房的背反,显示出社会观影的某种割裂性,大银幕下的审美趣味无论就群体而言还是就个体而言,都带有某种不平衡。这种情况下,对院线影片继续评说其优劣得失,虽未必能起到矫正市场的作用,但对正确欣赏一部电影,还是有参考意义的。尤其是由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国有影视企业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1月1日起已正式实施。该办法对一部影视作品的考核分,规定受众反应和社会影响占60%,这就把对一部电影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等“社会效益”的决定性评判权,从票房手里交到了舆论手里,一部电影是好是坏,不再仅仅看票房,更要听媒体的评判、观众的意见。那么,媒体和观众怎样履行好自己手里的这份“社会效益”评判权呢?除了积极发声,不做“沉默的大多数”外,更重要的是努力树立并带上一份社会的眼光和责任感,褒扬好的作品,把艺术水平低劣或价值取向走偏的影片内容,像剜烂苹果一样及时“剜”出来。《宠爱》:票房高并非质量高作者:吕冠兰宠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呆萌可爱、忠诚温顺,暖化了无数人的心。正因如此,宠物电影才受到观众的喜爱,成为一种类型。赶在这个贺岁档上映的《宠爱》,即是一部宠物电影,该片上映以来,在年后新片中票房一路走高。电影《宠爱》由徐峥监制,青年导演杨子执导,和以往的宠物电影不同的是,影片采用了一种拼盘式结构,对人类与各种宠物之间的情感进行了集中展示。电影里的宠物,有猫,有狗,有宠物猪,它们或促成父女关系的转折,或承载初恋男女的爱恋,或成为夫妻感情的调剂,或成为男孩情感的寄托。宠物们在卖萌之余,顺便赚取观众的眼泪。不过,《宠爱》里讲述的六个故事并不出色,有些还显得较为生硬。在恋爱故事里,编导只顾让男方女方利用宠物,却不注意人物感情的铺垫,让剧情显得有些苍白。在讲述父女关系的故事里,作为宠物的猫只是联系父亲和女儿的媒介,但对父女感情的变化并未起多大作用。在讲述夫妻家庭生活的故事里,作为宠物的狗狗一再阻止男女双方亲热,剧情沦为庸俗搞笑,最后死去,又强行煽情。而在表现少年友情的故事里,宠物狗两个月内就被女主角训练成导盲犬,这无疑是导演的一厢情愿,毕竟,导盲犬要经过专业训练师进行很长时间的训练才行,电影的表现手法显得极不专业。看来,无论是情感处理还是角色设定,《宠爱》都处理得不够好,虽说每个故事都和宠物有关,但宠物并不是绝对主角,影片更多的只是想假借宠物,来弥补人的种种情感缺憾,或传达自己的感情而已,影片质量因此只能以差强人意来形容。但幸运的是,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国度,有着怎样的情感,都阻挡不住人类对乖巧萌态的动物们的宠爱,尤其在目前中国的许多家庭中,宠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加上贺岁档追求合家欢的社会气氛,这些,或许就是影片《宠爱》虽质量不高,但仍牵动了大批爱宠人群,赢得票房的原因。《亲爱的新年好》:不接地气,怎成黑马作者:谢丽成《亲爱的新年好》是擅演女性电影的白百何主演的又一部女性类型新作,上映一周票房不到0万元。影片讲述都市白领白树瑾的坎坷经历,已是大龄女青年的她,在遭遇事业和感情的双挫折后,该如何面对呢?幸好,初到北京,怀揣梦想的合租女孩感染了她,让她记起当初的梦想,并告诉她该怎样去奋斗。生活呢,也没有继续折磨她,让她在收获事业的同时最终也收获了爱情。影片瞄准的是漂泊异乡的都市男女,这个群体的基数很大。作为国内出类拔萃的有表现力的女演员,白百何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不过,虽说电影里的白树瑾事业生活诸多不顺,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但是,起码她有车,买得起名牌包,在青岛有房,还有一个比她小七岁的“小奶狗”默默关心着她,并愿意为她付出一切。因此,她的遭遇和不顺,又显得不值一提。看来,《亲爱的新年好》并未展示出一个北漂女性的真实状态。遇到事情便大声呐喊、对着烟花许愿这些情节,更像是从偶像剧中照搬过来的,根本不接地气。此外,合租女孩是当年的她这个设定看似很有趣、很巧妙,其实只是拾人牙慧,个中最有名的当属大卫·芬奇于年推出的《搏击俱乐部》。但手法不新鲜还属次要,和真实的人生相比,无论是不忘自己的初衷还是想念某个人时,说上一句“新年好”,都显得有些做作;生活中,更需要的是看清现实,脚踏实地,而不是对着天空呐喊几句;面对不幸,更需要的是一份恒心,默默前行,而不是和十年前的自己畅谈初衷;面对渣男的背叛,更应该庆幸及时看清一切,而不是拿着法式面包棍对他穷追猛打。当然,可以将上述情节理解为艺术加工,然而,一旦脱离现实,故事便显得似是而非、虚无缥缈,更何况,这是一部以北漂为主角的电影,不更应该扎根现实吗?不接地气,难成黑马,票房不高也理所当然。《天使陷落》:简单粗暴导致票房陷落作者:黑王辉“陷落”系列是好莱坞硬汉杰拉德·巴特勒主演的电影,前两部票房并不出彩,如今上映的《天使陷落》是该系列的第三部,讲的是美国总统继白宫被攻陷、去伦敦参加英国首相葬礼被袭的危机后,又遇到来自国内暗杀的第三次危机。和前两部不同的是,这次杰拉德·巴特勒饰演的特工迈克·班宁自身也遭遇信任危机,因被认定为企图刺杀总统的内奸,他遭到全美通缉,不仅联邦调查局等官方机构缉拿他,就连犯罪分子也追杀他。但凭借主角光环和自身过硬的本领,他最终化险为夷,不但拯救了危难中的美国总统,还顺道和联邦调查局联手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美国电影常常将美国总统置于死地,“陷落”电影便是如此,三部电影中,美国总统三次犯险。看来,美国总统确属高危职业。但事实上,总统只是故事的引子,班宁特工才是故事的绝对主角,为营救总统,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展现出神一样的惊人力量。但想入非非过了头,就容易露出破绽,在第三部里,班宁开着抢来的卡车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遇到犯罪分子,更是一顿狂轰滥炸了事,令人瞠目结舌。在美国人自己的地盘上,犯罪分子明目张胆地开着全副武装的车辆,利用无人机精准地歼灭掉几乎整个特勤局。如果不是美国人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无人敢动而疏于防范的话,便是情节的一大漏洞。此后的一系列事件,均显示出犯罪分子的无脑和阴谋家副总统的幼稚。等到犯罪分子旁若无医院,双方展开激烈交火时,《天使陷落》就更显露出致命缺陷了。《天使陷落》的票房陷落看来是注定的,在经历好莱坞大片多年浸润后,中国观众对这种简单粗暴的战斗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兴趣。年1月10日《河南日报》第13版编辑:河南日报文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