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赵浩近年来猪发生咳喘疾病的新特点

1感染病原与体重阶段密切相关

1.1未断奶的哺乳仔猪发生喘气:多为母源传递或环境污染导致的支原体感染。

1.1.1发病特点:母猪精神、体温、食欲变化不大,偶见吃奶仔猪拉稀;同窝猪有一两头离群独窝、腹式呼吸,体温变化不大;传播速度较慢,但死亡率高,一旦喘气难以治愈。

1.1.2发病机理:母猪初乳中富含广谱抗病的免疫球蛋白,所以像传胸、副猪等病原,难以引起哺乳期仔猪发病;母猪感染支原体后,自身无症状,能产生相应抗体,但抗体水平不足以保护哺乳仔猪;支原体大多为垂直传播,母源抗体又无保护,所以可在哺乳期发病;接种支原体疫苗的同猪舍大小混群猪场,发病率更高;支原体引起的是肺脏坏死,不可逆,一旦发病难以治愈。

1.1.3控制方案:以净化母猪群为主导控制原则,及时淘汰隐性感染支原体的母猪群是较有效净化措施;母猪产前7天,用泰妙菌素+强力霉素拌料;患猪用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早期肌注有一定治愈率。

1.2断奶后至30kg体重的保育猪发生咳喘:多为蓝耳病、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诱发的咳喘。

1.2.1发病特点:断奶仔猪很快消瘦,独窝,腹式呼吸;用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等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外观腹下有蓝紫色小点或乳头发蓝,消瘦、腹泻和苍白等症状。

1.2.2发病机理:蓝耳病全称繁殖呼吸综合征,造成间质性肺炎,本身就能引起咳嗽喘气;而圆环病毒会引起肺脏衰竭或萎缩而导致喘气;因支原体和蓝耳病毒的协同关系,患猪剖检大多都有支原体病变,只有个别患猪继发有传胸或副猪。

1.2.3控制方案:以调整免疫程序(是否免疫蓝耳、圆环)为主导控制原则,检查母猪蓝耳和圆环免疫情况,适时调整免疫程序;引入新母猪,必须隔离45天再并圈喂养,防止各猪场免疫程序不一样,而造成疫苗污染;患猪基因工程干扰素+恩诺沙星、头孢噻呋合剂,分点肌注。

1.~50kg体重的架子猪发生咳喘:多为混合有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等病毒性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称为呼吸系统综合征或13周龄墙。

1.3.1发病特点:多由流感等季节性流行病诱发,发病较快,全身症状比较严重,伤亡较大;体温升高、卧地不起,全身发黄或发白,有的毛孔渗血;

1.3.2发病机理:此体重阶段母源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尚未达到有效保护,正处于各类疾病保护抗体的青黄不接期;此期处于快速生长和各类应激交汇期,是猪群整个生长周期之中,抵抗力较差的阶段;

蓝耳病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的关系:自年高热病暴发以来,养猪人谈蓝色变,加上许多疫苗厂家的诱导,很快大小猪场都开始抓蓝耳疫苗这根救命稻草,陆续开始接种各种各样毒株的蓝耳疫苗,截止年左右,蓝耳疫苗的接种量达到顶峰,当时,喂十几头母猪,根本不具备最基本兽医卫生防疫条件的散养户都开始接种蓝耳疫苗;较多接种了蓝耳疫苗的养殖户发现,蓝耳疫苗接种以后,猪群并没有达到期望的平稳,甚至越接种病越多。于是,从年开始,又纷纷放弃接种蓝耳疫苗,导致蓝耳疫苗的接种户数,呈典型的正态分布型曲线。蓝耳疫苗接种率较高的那几年,有的接种强制免疫的江西毒株、有的接种CH-1R经典毒株、还有的接种变异的天津毒株;另外,有的猪场只接种母猪,而有的猪场母仔同免;还有,有的猪场是普免、有的猪场是跟胎免疫。经历了十几年的混乱的蓝耳疫苗接种,造成严重的疫苗污染,导致当前大小猪场,普遍蓝耳隐性感染,并且还不是一个蓝耳病毒毒株的污染,造成仔猪一旦发病,就是复杂的混合感染。

1.3.3控制方案:以调整免疫程序(母猪猪瘟和仔猪伪狂犬的免疫)为主导,检查母猪、仔猪免疫程序和仔猪免疫记录,检测母猪群体和发病猪群常见疾病抗体保护率及野毒感染情况;采用伪狂犬或猪瘟疫苗(用哪种疫苗要参考免疫程序常规免疫的进度)紧急接种,干扰其他未知病毒;同时用增强免疫抗病毒药物+替米考星+强力霉素+麻杏石甘散,模糊防治继发感染。

有养殖户反映,仔猪发生咳喘后,紧急接种了伪狂犬或猪瘟疫苗,但死亡率依然较高,主要是3个方面原因造成:

(1)蓝耳病为原发病:猪场发生的仔猪咳喘不是由流感、胸膜肺炎等常见疾病诱发了蓝耳病,而是蓝耳疫苗停免后8~10个月后,猪群对蓝耳的免疫力丧失,感染了蓝耳病野毒,即蓝耳为原发病。先有原发病,后继发蓝耳病的仔猪,体内免疫机制尚完善,紧急接种伪狂犬疫苗后,伪狂犬病毒能够表达对蓝耳的干扰作用;但蓝耳作为原发病的仔猪,体内免疫机制已经崩溃,接种伪狂犬疫苗,已不能有效表达对蓝耳的干扰作用;

(2)体内携带细菌所产生的内、外毒素导致伤亡:发生呼吸系统综合征的仔猪,往往同时感染有萎鼻、链球菌等细菌性疾病,猪群一旦发病,即使紧急接种的伪狂犬疫苗能够表达对蓝耳病毒的干扰作用,但那些细菌性病原产生的各种各样内毒、外毒素也足以导致患猪死亡。对于这类患猪,必须配合使用VC注射液,排除体内各种毒素,也许还能捡回一条性命。所以,以蓝耳为原发病的患猪,有不喘则已,一喘必死的特点,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等治疗咳喘的药物对其根本不起作用。

(3)以支原体为主导引起的咳喘: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病变不是炎症,而是坏死;炎症是可逆的,坏死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病,只有等待患猪熬过发病体重段。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控制方案仅适用于一般家庭农场和散养户,因对发病猪群紧急接种伪狂犬疫苗,干扰蓝耳或其他未知病毒,毕竟具有极大的风险性,所以,此法不适宜于规模化猪场。规模猪场发生混感型咳喘,必须采取检测的方法,确定相应的病原,然后针对该病原有目标的接种相应疫苗。比如通过PCR检测,测定患猪是天津变异蓝耳毒株感染,就要有针对性的接种天津株蓝耳疫苗,而不是盲目接种伪狂犬疫苗。

1.kg体重以上的育肥猪发生咳喘:多为传胸、副猪、支原体、流感等单纯呼吸系统疾病感染。

1.4.1发病特点:多为季节性发病,能表现出相应疾病的特征症状;

1.4.2发病机理:因自身抗体业已产生保护作用,对外界刺激抵抗力也相对增强,因此发生咳喘后,感染的病原相对单一,症状比较典型;

1.4.3控制方案:需针对相应病原采取对因治疗+对症治疗为原则,如确诊是传染性胸膜肺炎,就用抗革兰阴性菌的药物+止咳平喘的药物治疗。

2发生概率与畜舍环境条件和养猪理念密切相关

2.1封圈是呼吸系统疾病暴发的窗口。

较多猪场没有最基本的通风、保温设施,每年气温下降封圈时,因圈舍内空气污浊、空气中病菌含量相对较高,导致每年此时都要出现一次咳喘疾病暴发高峰。

以后养猪拼的不是经验,而是基础的设施设备条件,像牧原、温氏等大集团招聘的饲养员,可不都是有几十年养殖经验的老养猪人,较多都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或退伍军人,他们没有养猪经验,但就是因为有最基本的设施设备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流程,才保证了优秀的养猪效益。

2.2养猪理念决定发病率。

“家有万贯、带毛不算”,养猪怕疫病,但面对疫病不是溯根求源解决根本问题,而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或眉毛胡子一把抓,治标不治本,这种养猪人早晚被淘汰。思路决定出路,一个养猪人对养猪生产各个环节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dw.com/asjj/60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