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也可以不ldquo百年孤独

书集最爱作家

加西亚·马尔克斯

编者按:世界上很少有人是不知道马尔克斯的,他和他的百年孤独真的是“闻名遐迩”,而他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风格也为人所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为:他的小说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的世界,反映了一个大陆的生命与矛盾。而乌拉圭文豪贝内德蒂在此后评论道:“难说诺贝尔奖能给马尔克斯增添多少光彩,但他的获奖必将使该奖的声誉有所恢复”。这句话需解释一下,因为历届以来,“诺奖”得主争议颇多,而马尔克斯是为数不多的“毫无争议”的作家。

Q:给你的前男友/前女友送一本书,你会选哪本?

A:我想我会送《百年孤独》,因为那本书带着我的祝福。

B:必须是《百年孤独》,原谅我怨念那么深。

C:我读书不多,只知道《百年孤独》……

——————————————————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巨作《百年孤独》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自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影响之大,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马尔克斯不仅因其丰富的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还以其深刻独到的文学创作观和美学追求著称于世。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代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人们提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便自然联想到魔幻现实主义。之所以如此,不仅仅因为马尔克斯的小说创作是魔幻现实主义的,而更重要的是因为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因马尔克斯的小说而闻名于世的。

他打破的不仅是个人的孤独、他的祖国哥伦比亚的孤独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孤独,而且还打破了世界的孤独。人类集体的孤独感,造就出勇于反抗孤独的作家———他们在孤独的挤压下,成为一股与孤独敌对(而不是妥协)的势力。

作品推荐

1.《枯枝败叶》年

描述了马孔多一家祖孙三代在一个上吊身亡的大夫死后到其居所为其收殓的半小时内,三人各自的所见与所思,折射出具有象征意义的马孔多镇被香蕉公司侵入后20多年来的变迁。

(《枯枝败叶》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处女作。这部小说不仅宣告了马孔多的诞生,让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第一次出场,甚至在其中预示了《百年孤独》的结局,并且奠定了几乎所有未来作品的主题——孤独。被视为“已具备《百年孤独》的雏形”。)

2.《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年

讲述了一位曾经在“千日战争”打过仗的无名老兵,在战后苦苦等待着政府承诺的战后抚恤金,在等待中期望用培养一只斗鸡来养家糊口,可是十五年来艰难的生活和迟迟未到的抚恤金,让老兵始终处于绝望中。

(本书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对其上校外公参加千日战争未拿到抚恤金的回忆有关。)

3.《恶时辰》年

一座无名的小镇突发了一桩由匿名帖而引起的杀人事件,由此镇长决定对缠绕小镇已久的匿名帖开展调查,随着调查的开展,表面看似平静的小镇却暗流翻涌、人心思变。

(《恶时辰》不同于以往的魔幻风格,是马尔克斯描述权力的奥秘与孤独的首次尝试。小说直接取材拉美的现实社会,据描写很像现实中的苏克雷,苏克雷也成为马尔克斯的文学地图的另一个重要地标,《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和《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也来自于这样的背景。《恶时辰》获得了创作生涯第一个文学奖“埃索文学奖”。)

4.《礼拜二的午睡时刻》年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马尔克斯第三部正式出版的作品。共收录8篇经典短篇小说,包括《礼拜二午睡时刻》《平常的一天》《咱们镇上没有小偷》《巴尔塔萨午后奇遇》《蒙铁尔的寡妇》《周六后的一天》《纸做的玫瑰花》和《格兰德大妈的葬礼》。

(这些故事将读者带入普通人的私人生活,用特写的镜头、温暖的色调讲述他们在绝境中如何生活,如何尽自己一切力量在逆境中活出勇气、活得体面、保有尊严且心怀敬意。)

5.《百年孤独》年

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故事发生在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6.《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年

这是马尔克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讲述一个遭遇海难的船员如何独自一人在竹筏上漂流十天,最终成功上岸。整书的文字通俗幽默,浅显易懂,完全没有一般诺奖作品的阅读门槛,字字句句都体现出坚持到底、绝境逢生的乐观精神,让人读起来一气呵成,不忍释卷。是为马尔克斯较好读的作品,也是诺奖大师作品的入门级读物。

7.《蓝宝石般的眼睛》年

《蓝狗的眼睛》所收录的是马尔克斯前期的短篇小说,包括《第三次忍受》《三个梦游者的苦痛》《蓝狗的眼睛》《六点钟到达的女人》《有人弄乱了这些玫瑰》《纳沃,让天使们等候的黑人》《有人从雨中来》《伊莎贝尔在马孔多观雨时的独白》等14篇经典。

(这些故事讲述的是同停滞的时间一起停滞的人物与现实。既有作者对故乡的追忆、对童年经历的再现,也有他对孤独、死亡、荒诞、永恒等主题的探索。)

8.《族长的秋天》年

《族长的秋天》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文学成就最高的杰作,它将《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作品浓缩在其中,将魔幻现实主义发挥到极致,被誉为“近五十年所有语种里最伟大的小说”。

《族长的秋天》运用斑斓万千的意象、光怪陆离的情节、排山倒海的句式,讲述了一个独裁者无所不能却孤独落寞的一生。他在难以数算的岁月中享尽荣光,却无法改变“没有能力去爱”的命运,于是他一边用权力的罪恶补偿这无耻的命运,一边在只有母牛的宫殿里沦为自己孤独的祭品。在《族长的秋天》里,马尔克斯融入了自己对孤独的深沉感受:族长的孤独,正是在名望光环下马尔克斯孤独内心的写照。

9.《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年

讲述一个无辜的年轻人,在镇上大部分人知情而自己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残酷杀害的真实故事。作家把一系列几乎无法用数字计算的大大小小的巧合事件和众多人物有机地连在一起,以惊人的想像力和创作才华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升华为一幕触目惊心的悲剧。

(此时的马尔克斯,为抗议独裁统治,已经进行了5年文学罢工。然而为完成这一作品,他打破誓言,写下了这部触目惊心的悲剧。这也是马尔克斯唯一的一部侦探小说。次年,马尔克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0.《番石榴的飘香》年

《番石榴飘香》是另一位哥伦比亚作家P.A.门多萨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谈话录,内容涉及马尔克斯人生的各个方面,穿插着门多萨介绍谈话背景的优美散文,被读者誉为“打开马尔克斯世界的钥匙”。《番石榴飘香》可说是最有名、流传最广的马尔克斯访谈录,书中的许多句子后来都成了读者心目中马尔克斯的标志性言论。

(莫言、余华等几乎所有一线作家,在谈到自己的文学创作历程时,都会提到这本书。强调一下,《番石榴飘香》并不是一本端庄范的书,正如亲爱的老马并不是一个端庄范的作家,本书的有些篇章,老马的自我爆料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11.《霍乱时期的爱情》年

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摈弃《百年孤独》时期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12.《迷宫中的将军》年

西蒙·玻利瓦尔的最后这次旅行,仿佛是一次尽快到达死亡的奔跑。西蒙·玻利瓦尔已经像南美洲一样不朽,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里的玻利瓦尔,却比真实的玻利瓦尔还要真实得多。在众多无论是用来歌颂他、恢复他的名誉,还是专事诋毁他英灵的作品里,玻利瓦尔都是“首次出场”,由一位叫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大师引领出场。

《迷宫中的将军》描写了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年12月生命最后的14天沿着马格达莱纳河幻影般的旅程,是完整的世界文坛不可或缺的代表作品只一。玻利瓦尔在疾病困扰、心灰意冷和种种超出了他的控制的不利条件下,重访了河岸边的城市,重走了见证他起伏辉煌的战绩的河流,这趟旅程满载着他曾经的抱负、他曾经的同路人以及遭受的背叛,奔赴大西洋仿佛就是奔向死亡……

13.《我不是来演讲的》年

本书收录了到年间他公开演讲的名篇,共计21篇。在书中,马尔克斯谈论文学、抒发家国情怀、缅怀友情、针砭时事,展现了小说之外马尔克斯特立独行、激情挥洒的一面。(该书书名源自马尔克斯17岁首次登台演讲的开场白,“我不是来演讲的”。)

如果你也喜欢马尔克斯

那就收藏以下作品吧

经典语录

从写《枯枝败叶》的那一刻起,我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便是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作家,没有人可以阻拦我。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我写了九遍,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无懈可击的,可以面对任何敌人。

我所满意的是描写孤独的书,这一次你又感受到这种悲剧氛围,那就是权力的孤独。

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

这是一个残忍的犯罪故事,一部极具张力的小说,为此我写了三十年。它综合了我以往所有作品的元素,我希望写的东西百分之百、准确无误地达到了。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背包里放一本书,我相信,所有人的生活会更美好。

一篇书评

马尔克斯也可以不“百年孤独”

有人问马尔克斯:“先生,请问你最锺爱的作品是否是《百年孤独》?”马尔克斯回答:“人们往往会以‘代表作’来框住某位作家,而我本人觉得这是十分可笑的,要知道作家一点也不比歌唱家闲着,他们每一次都用心出自己的‘专辑’,而我也全心全意地写每一部作品,如果说我最锺爱,我想说是《没有人写信给他的上校》。”

那人继续追问原因。马尔克斯便长篇大论答道:“年,那时我还未及而立,在巴黎做记者,一面穷困潦倒,一面写《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这本书我极其用心,足足改了9遍,于年出版,这是我的第二本书,也是最不像具有魔幻气息《百年孤独》的一部小说,也是最可以面对任何敌人的作品。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即使《百年孤独》人人叫好,也仍有许多人读不下去。《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它不魔幻,扎扎实实的讲故事。退一步讲,人人都能读懂而且有共鸣;进一步说,它技艺高超已臻佳境。”

《没有人写信给他的上校》如题目所预示的,讲的是一个等待与失落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七十五岁的上校,五十六年来,他每周五去镇上等待那迟迟不来的体恤金(因为上校年轻时曾参加过内战。战争结束后,政府许诺给他们退伍金安度晚年)。每当别人问他是不是在等邮件的时候,他说,“我没在等什么”,然拍拍屁股回家去。家里有一位患有严重哮喘病的老妻和一只斗鸡,斗鸡是死去的儿子留下来的,是他们唯一的财产。老两口伶仃孤苦,贫困潦倒,有时连饭都吃不上。于是上校准备将那只斗鸡养到一月去参加比赛,赢了之后卖个好价钱。但妻子不这么看,现在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已卖掉了,真的是一贫如洗,无米下锅,别说养鸡了,自己都养不起。

在马尔克斯的小说里,操持一个家于不落之地的总是女人,他自己也承认,“我笔下的女人要比男人更植根于现实。男人们身处逆境时显得很脆弱,而女人遇到逆境时却会像岩石一般坚强。如果没有女人留下来支撑着家,男人就会一事无成。”很显然,他更看重男人不现实的那一面,就像我们这本小说里的上校,死要面子活受罪,不示弱,不对外寻求帮助,就连等那一封应得的体恤金,都要遮遮掩掩。

这是老上校的尊严,他不肯卖掉那只鸡,他对妻子说,因为那是儿子留下来的,但还有一个原因他没说,卖掉那只鸡意味着向别人宣布自己失败的生活,他不肯承认这一点,即使已经家徒四壁,还是满心期待那一封不会来的信,好像他一点也不担心它根本不来。

难道上校不能干点别的吗?为什么傻傻等了十五年?

这里面可能有有一点军人对国家的信任,他相信承诺给他的东西一定会得到,他相信曾为之战斗过的国家是值得守卫的。一旦他放弃等待,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付出,也背弃了国家的信任。在小说中,有不少人其实已经获得了地位金钱,唯有老上校脑子不开窍,在那个承诺得到兑现之前,绝不妥协。毫无疑问,他是个理想主义者,活得穷困潦倒,但心里坚守着些什么。

很多读者能从这本拉丁美洲背景的现实主义小说中获得共鸣,正因为马尔克斯处理的是一个所有人都曾面对或将要面对的问题:等待与失落,希望与失望。一个作者是否要坚持自己的理念,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即使卖不出去几本书,收入堪忧?还是可以换一种方法,迎合大众,以取得更好的报酬?这看起来不搭架,其实内里是一回事,要不要改变,要不要坚持,很多人选择了前者,很多人选择了后者,每个人都因自己的选择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而老上校选择等待,他坚持,执拗,顽固,同时让人升起敬意,这是一个不妥协的老头。

……

————————————————————————

加西亚·马尔克斯

加西亚·马尔克斯(GarcíaMárquez),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年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年出版《百年孤独》。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被认为是“20世纪的文学标杆”,影响滋养了几代中文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短篇小说集《世上最美的溺水者》《礼拜二午睡时刻》,自传《活着为了讲述》,非虚构文学作品《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等。

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百年孤独》酝酿达十数年之久,年开始创作,年出版,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引起巨大轰动,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社会历史图景的鸿篇巨著”、“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完·

“书集最爱作家”系列书单丨回顾

书集最爱作家:熊培云,没有底线就没有自由

书集最爱作家:黄仁宇,他写出了最畅销的历史书,却也留下无数争议

书集Mr.Book在这里期待你的加入

长按识别下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dw.com/asjj/9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