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2840/
汉字,这个世界上唯一传承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象形表意文字。作为图画文字的后裔,汉字具有极强的辨识能力。在我国,最早出土的甲骨文中,许多字虽已演化完善,但仍能明显识别出图画特征。
其中,“家”字是一个代表性的例子。从这个字的构造中,我们可以窥探汉字的造字秘密。在甲骨文中,“家”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是一个房子的形状,下部是一个简化的猪头,表示“房子里养猪即为家”。金文则更加直观,直接在房子的内部画上了一头猪。
到了小篆时期,“家”的写法与现代汉字已经没有太大区别,它由一个宝盖头(代表房子)和下面的一个“豕”(即猪)字组成,这个“豕”字来源于图画猪的演化。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创造汉字“家”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认为只有在“房子里养猪”的地方才能称之为家。或许有人会产生疑问,按照正常思维,应该是“房子里住人”的地方才叫家。基于这种思维,按照一般逻辑,“家”应该由上部宝盖头和下部一个或两个人组成才对。
那么,为什么中国汉字中的“家”是“房子里养猪”,而不是“房子里住人”呢?这实际上与我们祖先的生活状况有关。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与之相对应的是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在固定的土地上进行精耕细作,游牧民族则不断迁徙寻找水草。这二者的一个区别就是是否有固定的居所,也就是是否定居。
无论是农耕文明还是游牧文明,它们的住所都被称作房子,供人类居住。然而,在华夏先民看来,只有定居的房子才能被称为“家”。家是一个长期固定的居所,是根本所在,是生活的象征。如果只是供人类居住的房子,比如草原上的蒙古包,它是可以随时搬离的,不稳定,因此不能算是家。
那么,定居和养猪有什么关系呢?因为猪是人类驯化的早期家畜之一。与羊马不同,猪不需要随水草而居,也就是说它不需要迁徙。猪是杂食动物,只需固定在一处,食用人类的残羹剩菜就能生存下来,易于饲养,适应力强。
而与人类所驯化的狗不同,猪不能看家护院,只提供肉食。猪的繁殖速度快,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养猪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也为人类定居提供了肉食保障。
人类需要出去耕种、打猎、捕鱼,而猪不需要。人们经常会离开家,但猪会一直守在家中,某种程度上说,猪在家中的时间比人类还多。因此,在创造汉字时,房子里的不是人,而是猪,因为猪更能代表定居的含义,更能代表中国人对家庭安定的向往。
同时,猪也象征着财富,是对于繁衍后代、子孙兴旺的期盼。定居、固定土地、食物、财富、繁衍,这些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在猪身上都能找到,所以养猪成了华夏先民定义“家”的重要标志。
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我们祖先的智慧,在几千年前就看到了猪在我们人类定居生活中的重要性。即使到了近年,在我国的许多农村地区,家家户户几乎都养猪。所以,对于汉字“家”来说,“房子里养猪”比“房子里住人”更能体现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