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盘带我去旅行之西江苗寨鼓藏节
陈子逸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南贵村,这里是亚洲最大的苗寨,据说有两千户苗族人。不过可惜的是我由于未在贵州待足7天以上,景区不给我进入。不过可以去体验周边村的鼓藏节。
鼓藏节可是13年才有一次的,非常隆重,由于是年千户苗寨过鼓藏节,户数多,人多,更加显得隆重。周边的村子也在举行。10月份是开觉村率先举办鼓藏节,周边寨子的人都去一起过鼓藏节了,非常成功。这次我不能进入景区,那就只能在景区周边的村子过鼓藏节了。离景区1公里开外的干荣村也在过鼓藏节,于是笔者也去凑凑热闹。
第一天,是迎客日。客人们会拿扁担挑绿头鸭子、鱼、十斤米酒、鞭炮和大米等到主人家过节。第一天下午就开席,这一天就专门吃客人送来的东西。这里的苗族人把单数看成是吉利,送鱼也是送单数,三只、五只。但不能送鸡,这是习俗。原因我猜想应该是梯田,适合鱼鸭混养,绿头鸭也是一种旱鸭子。如果那年干旱,也养不了稻花鱼。不过真正的稻花鱼是很小的,养三年也应该才有半斤。鱼鸭也是一种共生关系,鸭的排泄物可以给鱼吃,鱼可以吃稻田里的虫子和水藻,而鸭子可以在水稻田游泳。
拦门酒仪式,一般是给挑担子的人喝的,有12道拦门酒,一个牛角起码七、八两米酒,大的牛角就有一斤了。挑担子的人就是客人,担子挑的就是鱼、鸭和米酒之类的。手不能碰到牛角,碰到了就得喝完。一般你不碰牛角,过12道拦门坎至少也得喝半斤米酒了。
第二天,也就是鼓藏节开始了,相当于我们的大年初一。这天就不能吃客人送来的东西了,要吃主家的。这天主家基本都是杀猪的。苗家人杀猪不能说“杀猪”。而是叫“考官人”。官人就是猪的意思。这天有很多禁忌话不能说,就连平时说的“吃饭”这一词也不能说。切记!吃饱了也不能说我吃好了。挺严肃的就对了。鼓藏肉,也就是猪的肚子肉,一般一块切2、3两,要吃完的,不能剩下。主家还会给你粉肠和猪肝,猪肝代表刚刚好。不过是有顺序的,先吃鼓藏肉,吃完后说:我满仓了。接着吃肝,再到粉肠。主家在这天也不会和你说多少话,哪怕是亲戚,主家也不会和你说多少话。这天是其他的外人可以到苗家去作客,你是游客也可以,但记得要买点东西去,不要两手空空。
喝酒是不能碰杯的,碰杯了你得干完。没干完,你也不能把杯子放下,一直端在手中。苗寨的人都是吃猪内脏,我一个海南人表示平时基本不吃。当然,在古代,猪的内脏那是很宝贝的东西,物质匮乏的年代。猪心像珠宝,猪肠子像项链,这是我个人的猜想。有人会好奇,那猪肉都去哪里了?猪头是主家留的,猪脚都给客人了,猪肚肉是鼓藏肉,节日里吃了。猪尾巴是留给赡养家里老人的那个孩子的,一般是父母跟着家里最小的孩子生活。当然,客人拿走猪蹄也是要给主家钱的,一般给个几百元,这叫还礼。其实这个节日能把人吃穷的,有些客人多的主家,要杀十几头猪。
雷江县这边的苗族头饰基本是牛角造型,村口的这牛雕塑也说明了他们对牛的喜爱和崇拜。为何叫鼓藏节?因为把鼓藏起来,13年之后再拿出来。鼓藏节到最后一天是讨花节,苗女会穿着盛装去跳舞,苗小伙会对喜欢的姑娘吹芦笙,若是姑娘看上了,就把胸前的银饰围圈取下来,套到小伙子的芦笙上,代表姑娘愿意跟小伙子走了。
00:08鼓藏节的祭鼓仪式,就是分糯米饭,鱼。现场也拿鸭子祭祀了。
其实过鼓藏节,就是去山沟沟了解下民俗文化。有的苗族人家房子直接在山腰上,摩托车、单车也上不去,只能走路。说山沟沟一点不为过。
这是苗寨特有的吊脚楼,中间是人住的,下面一层是养鸡鸭。顶层养猪的。明朝迁移这边的苗族比较多,
据说以前两兄弟在西江附近打猎,看到自家猎狗身上挂着浮萍,就认为这一带能生活,就在这边定居了。史料记载这边苗族人是明朝时期迁移来的。我去不了西江千户苗寨,看看周围村的吊脚楼也差不多。这种建筑和永州.湘西.怀化的建筑差不多。当时苗族比较喜欢杀汉族人。后来吴王来了,就杀了许多苗族人,吴王就是平西王吴三桂。苗族当时是反清反汉。云贵川的苗族都是从山东迁移来的,民宿老板说他们祖先是黄河中上游过来的,那就是陕西.山西;这边的苗族和海南苗族的语言不同。之所以用木料建房,是因为有人进屋时能发出声响,苗族人听到后可以从后面逃跑,防御用的。他们有一个传说,应该是一个约定吧!我们走散了,只要你看到枫树下有一间木房子,那就是我的家。芦笙的乐曲也大多是伤感的,因为苗族人以前大多逃难。由于逃难多,他们也会把值钱的东西随身带,所以演变到苗族服饰能戴个十几斤的银饰品。
这是苗族人的两种工艺饰品,大家猜猜哪种工艺是最难的?答案在下方。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可阅读《天意密码》,淘宝搜书名。
右边的银饰品工艺比较难,因为扭花的过程中容易开裂,扭的越小开裂越严重。虽然圆圈多的看起来工艺复杂,不过只是看起来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