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猪脸、敞胸黑袍、背扛银色钉耙……这是86版《西游记》电视剧给我们留下的猪八戒经典形象。
在剧中,猪八戒白白胖胖,是白色的猪妖。
很多后来上映的电视剧、电影、漫画等,都受到此剧的影响,将猪八戒描绘成为白色的猪妖形象。
不过这是错误的!
猪八戒的原型并不是白色的猪,而是黑色的中华土猪。
《西游记》原著中有两处直接描写了猪八戒的肤色外形。
一处是猪八戒老丈人对唐僧师徒的描述:
“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之后就变做一个长嘴耳朵大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软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象个猪的样子。”
“一条黑胖汉”,已经说明了猪八戒的肤色不是白色的。
另一处施法变成高翠兰的孙悟空眼中看到的猪八戒形象:
“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身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
“黑脸短毛”,再次说明猪八戒的肤色是黑色的。
因此,依据原著的描述,真正的猪八戒是黑色猪妖!
86版《西游记》塑造的白色“猪八戒”,并不符合原著。
也难怪,现在我们看到的猪大多数是白色的,以至于很多人认为猪本身就是白色的。因此影视剧中出现“白色猪八戒”的形象,大多数人也从不怀疑。
其实中国古代,黑猪一直都是主流,而目前流行的大白猪,反而是几十年前才从欧洲引进来的。
早在86版《西游记》之前,年就有关于西游记的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这部电影里,观众看到的猪八戒形象就是黑色的。
猪八戒肤色从“黑色”到“白色”的变化,也映射着饲养家猪的品种变迁。
那《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黑猪中的哪个品种?
一部作品,肯定离不开作者本人的经历、阅历、见识以及生活环境。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南直隶淮安府山阳县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淮安。做官、生活也多在南京、浙江一带。
因此,吴承恩平日里吃到的猪肉,也多是江淮一带的本土猪。古代交通落后,保鲜技术更是低端,因此本地人不太可能品尝到外省猪肉。
江淮一带的本土猪,也就是我国著名的猪种“淮猪”。
淮猪嘴长而直,耳稍大,全身被毛黑色,猪嘴两侧有锋利的獠牙……这些外形特征,正与《西游记》原著中对猪八戒的描写形似:
“卷上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
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
基于以上的分析,《西游记》原著的猪八戒原型,很大可能就是江苏一带的黑色“淮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