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条养猪技术问答,解开猪病疑团一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80329.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爱畜牧文库,转载请注明出处。

1、近年来为什么猪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1)免疫抑制病的影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病毒、猪圆环病毒感染,导致猪群免疫力低下,接种疫苗后免疫应答反应差。同时,易造成猪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2)非典型猪瘟的存在

猪群内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和向外排毒,使非典型猪瘟常发不断。母猪的猪瘟带毒综合症,造成仔猪出现免疫耐受和发生仔猪猪瘟。

(3)应激过大

饲养高度集中,猪只调运频繁,场地污染严重。

(4)饲料营养不全面、不平衡

受细菌、霉菌污染的劣质鱼粉、肉粉、骨粉、血粉和羽毛粉的大量应用。

(5)疫苗的滥用

同时接种多种疫苗,加之操作错误。

(6)仔猪断奶时间不合理

断奶过早抗病力弱,断奶前没有充足补料造成腹泻病高发。

(7)驱虫方法不科学,驱虫药物使用不当。

(8)防病意识太差。

2、猪瘟危害有多大?

我国因病死亡猪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是猪瘟。张家峥《养猪》年第二期。

造成我国养猪业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是猪瘟。王长江(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兽医处处长)年9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班上的讲话。

我国因病死亡猪数的一半以上与猪瘟病毒感染有关。谢庆阁(国家畜禽重大疫病攻关课题组首席科学家)年9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班上的讲话。

在生产实践上,的确有很多猪病的发生与猪瘟病毒感染有关。

3、猪瘟应该如何控制?

(1)规模猪场应该用荧光抗体法检测淘汰隐性感染猪和带毒猪。

(2)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认真实施

仔猪:20日龄首免,—RID(常规疫苗3—4头份)

55日龄二免,—RID(常规疫苗4—5头份)

后备母猪:配种前4周免疫—RID(常规疫苗5—6头份)

经产母猪:空怀期(产后20天)免疫—RID(常规疫苗6—7头份)

妊娠母猪:原则上不得接种猪瘟疫苗,以避免胎猪感染和造成仔猪免疫耐受。

种公猪:每4个月接种一次,6—7头份。

(3)定期消毒

选择对猪瘟病毒效果好的消毒药,如农福、卫康等定期进行消毒。

(4)免疫前消毒

接种猪瘟疫苗的前一天一定进行一次彻底消毒,避免免疫空白期感染。

(5)集市购入仔猪的免疫

购入后观察一周,无异常情况注射5头份猪瘟疫苗。

4、什么是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是指动物受到特定因素影响后,对疫苗毒不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但是,在受到野毒感染后仍可发病。例如仔猪胚胎在妊娠早期发生先天性感染或注射猪瘟疫苗不当,仔猪对猪瘟病毒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接种猪瘟疫苗不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但遇到猪瘟强毒感染可发病。

5、什么是超免?猪瘟超免有何利弊?

超免,是超前免疫的简称,也称零时免疫。就是在仔猪未吃初乳前进行免疫接种,间隔二小时再吃初

乳的免疫方式。种猪群实施科学的免疫接种后,初生仔猪以不做猪瘟超免为好。

(1)超免使仔猪吃初乳的时间延迟,影响猪的生长发育。有实验表明,同窝相同体重的仔猪做超免与

未做超免者比较,断奶时体重减少近克。

(2)初生仔猪做超前免疫,虽然能避开母源抗体干扰,但因初生仔猪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所产生的

免疫力也不坚强。

(3)超免对仔猪是强大的应激,从减少应激的观点来讲,也以不做为好。

6、如何诊断和治疗非典型猪瘟?

非典型猪瘟不具备教科书和图谱所描述的典型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因此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又由于病程稍长会继发细菌感染(如继发猪肺疫、仔猪副伤寒、放线杆菌胸膜肺炎和副猪嗜血杆菌)而表现出细菌性疾病的变化掩盖了原发猪瘟的真相,造成诊断和用药困难。猪瘟确诊需要做荧光抗体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但在猪场和养猪户无法做到。通过几年临床实践,总结如下经验供参考:

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者可怀疑猪瘟感染

(1)长期高烧不退(稽留热)达41—42℃以上,并有脓性眼眵。

(2)连续用三天抗菌药无效。

(3)病程稍长者出现腹部、耳尖、尾部、鼻端发绀,并有后躯麻痹现象。

(4)猪瘟疫苗接种剂量、接种时间或疫苗本身查出问题。

治疗措施:

(1)猪瘟血清注射

通过血清注射,症状消失后3—5天再重新进行猪瘟疫苗接种。

(2)猪瘟疫苗紧急接种

接种剂量为15--25头份,可根据病猪体重大小、病程长短选择。同时,配合注射免疫增强剂。接种疫苗24小时后可根据临床症状对症下药,不必拘泥。

通过三年多实践,临床治疗数千病例,效果如下:

发病0—3天,治愈率可达85%。

发病4—7天,治愈率可达70%。

发病8天以上,治愈率可达50%。

非典型猪瘟的治疗效果,主要在于早诊断、早治疗,在无继发感染时效果更佳。

7、为什么接种了猪瘟疫苗还会发生猪瘟?

(1)疫苗免疫剂量不足,导致免疫效果不确实。欧盟药典规定,肌肉注射剂量为RID(RID为兔体反应量),而我国每头份为RID。

(2)免疫程序不合理,出现免疫空白期。

(3)猪瘟强毒株的出现。

(4)免疫抑制病的影响,如圆环病毒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病毒的感染。

(5)慢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猪长期带毒、排毒。

(6)妊娠母猪感染野毒,造成仔猪发病或出现免疫耐受现象。

(7)免疫接种时操作有误。

(8)饲料受霉菌毒素污染。

(9)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10)饲料中长期添加影响抗体生成的药物,如四环素类药物。

8、猪传染病是如何发生的?怎样预防?

传染病的发生要具备三个条件:

(1)传染源

患病动物或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能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微生物,称此为传染源。如患猪瘟的病猪不断向外界排出猪瘟病毒,该病猪就是猪瘟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由传染源排出到外界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饲料、饮水、飞沫和尘埃等侵入到易感动物体内使之发病,这个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3)易感动物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后,导致动物感染发病,称此动物为该病原微生物的易感动物。如猪相对猪瘟病毒就是易感动物。

预防传染病就从这三方面入手:

(1)针对传染源

将发病或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动物隔离饲养、或捕杀、或淘汰、或治愈就消灭了传染源。

(2)针对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传染病的最好办法,消毒和预防投药就是切断传播途径。

(3)针对易感动物

将动物进行免疫接种以使其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就将易感动物变成了非易感动物。

综上所述,治愈、淘汰、捕杀和隔离病猪;定期进行消毒和预防投药;做好免疫接种是控制和预防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手段。另外,实行全进全出、减少饲养密度、搞好环境控制都是预防传染病的必要手段。

9、什么是疫苗?什么是菌苗?

疫苗是经过特殊工艺生产出来的一种生物药品,它接种到动物体内动物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反应,使动物具有抵抗该病的能力。如给猪接种猪瘟疫苗会产生对猪瘟病毒的抵抗力,遇到猪瘟病毒不再感染发病。

广义的疫苗包括由病毒生产的疫苗、由细菌生产的菌苗、由支原体生产的支原体苗。

由细菌生产的疫苗称为菌苗。

10、什么是血清?

血清是血液的组成成分,是血液经离心或凝固后析出来的液体成分。血清的主要成分是免疫球蛋白和血清白蛋白。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清是人为有目的地给动物免疫接种,或动物自然感染某种传染病康复后从该动物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具有预防和治疗该种传染病的物质。如猪瘟血清可以预防和治疗猪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dw.com/asjj/5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