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精准治疗 http://m.39.net/disease/a_6203670.html
猪的文化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猪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较为复杂,有许多截然不同的寓意和象征。在猪年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与大家分享一下猪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猪是传送福气和吉祥的使者。据传由唐时起,殿试及第的举子们相约,若其中有谁今后位居将相,就要请同榜中书法功夫好的人用“朱书”(即红笔)在雁塔上写下其姓名。因“猪”与“朱”、“蹄”与“题”是谐音,所以猪成了学子们金榜题名的吉祥物。每到考期,亲友们都争相赠送学子红烧猪蹄,预祝其“朱笔题名”。慢慢地这种习惯逐渐扩大,由于火腿也是用猪蹄烤制而成的,人们在新年时往往还互赠火腿。民间还认为“肥猪拱门”吉祥,肥猪俨然成为一个传送福气的使者,故俗语有云:“猪是家中宝,粪是地里金。”
猪是憨厚老实知足常乐的代表。在一般人看来,猪在家畜应改是最老实的了,它不如狗精灵,知道主人的心思,对主人跟前撵后,极尽谄媚讨好之能事;它总长着一副圆乎乎、胖敦敦的憨厚相,饿了就吃,饱了就睡,显得老实本分,胸无大志。猪是所有家畜中长得最快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懒惰、活动少,除进食时稍作活动外,它基本不做什么大的运动,遑论劳心伤神了。自然学家赫森说:“猪不象马,牛,绵羊那样疑心重重,畏缩顺从;不象山羊那样卤莽,天不怕地不怕,不象鹅那样满怀敌意,不象猫那样屈尊俯就;也不象狗那样摇尾乞怜。”猪里面最有代表的光辉形象是猪八戒,在西游记中造化成憨态可掬,玩世不恭,老实巴交,色大胆小的出家英雄。平时坦胸露怀,青春走光,却大大方方,尽显好汉之浑雄本色。猪八戒护送唐僧西天取经,他能吃、能睡、爱偷懒、好唠叨、嫉妒心重、抢功、耍滑、贪小便宜、意志不坚定、遇挫折就要散伙回家找媳妇。这些行为明显带有明代新兴市民阶层的特征,但也显得亲切风趣,真实可信,富有人情味,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后,猪八戒成了净坛使者菩萨,但他留给人们的印象没有变,世上知道“净坛使者”的人不多,“猪八戒”的名字却家喻户晓。《小猪佩奇》是一部英国学前电视动画片,故事围绕小猪佩奇与家人的愉快经历,幽默而有趣,藉此宣扬传统家庭观念与友情,鼓励小朋友们体验生活。极简的动画风格,幽默的对话语调,深具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不仅能让学龄前儿童学习知识,更能让小朋友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验生活,深受全球各地小朋友们以及其家长们的喜爱。近年在央视播出后,“小猪佩奇”的形象又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话题。
猪是勇猛无比、万夫莫敌的神兽。在上古的时候,猪的文化意义根本就不含任何贬义,相反,猪是衡量勇敢的尺码。不但“家”的含意是在房屋内养猪,就连当时的社会活动,也以与猪有关的事为中心,例如“事”甲骨文象双手举长柄网捕捉猪或野猪之状。而人的素质,也以猪事为坐标来衡定,如“敢”字,有徒手捉猪以示勇敢之意,那么不能捉猪便为怯懦。现在看起来家猪是那么温顺老实,岂不知那是因为长期被人类驯养、与大自然隔离而丧失了其本性,而野猪就不一样了,野猪性情特别暴躁、凶狠、狂野,攻击性强,善于搏击,就连黑熊虎豹也怯它三分,不敢轻易觊觎,乃至狮子大象都不会轻易惹它。据材料记载野猪体型比寻常的家猪大许多,差不多都在斤左右。你想一下,家猪要是斤,估量沉的站都站不起来,而野猪斤的分量,要是奔驰起来每小时可以到达40至70千米。这个分量这个速度,再加上野猪独有的长而尖利的獠牙,如果冲向一辆车的话,肯定是车毁人亡猪没事的车祸现场。在日本就呈现过山里的野猪蓦然跑出来冲向路旁边停着的汽车,野猪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汽车撞得人仰马翻,幸亏其时车里没人。另外,野猪的弹跳才能也不错,垂直起跳能到达一米,简直是猪中的“战斗猪”。野猪的牙咬合力惊人,一个成年人的骨头,野猪可以轻松咬断。常在山里打猎的老猎人也总结了:一猪二熊三山君。也就是说外出打猎,最不能招惹的动物就是野猪,其次才是大狗熊,最后才是山君老虎。想当初武松能赤手空拳打死一只打吊耳白金老虎,换成是野猪,那肯定是凶多吉少。基于猪家族的这一特点,猪便含有“勇往直前”的意蕴,日本人常也常用“猪”作人的名字给幼儿命名。其并非为了好养活,才取个俗贱的名字,而是欣赏猪的奋勇向前,有进无退的精神。欧洲人也有类似的认识。他们认为野猪虽然没有角,却是兽类中最凶悍的动物。猪的獠牙尖锐而强硬,可以轻易刺伤敌人;它经常在树干上摩擦肩部下肋,使之成为坚强的盾甲。欧洲的许多纹章就以猪为图案,表示猛勇和万夫莫敌。例如英格兰王查理三世的徽章是两头猪拱卫着盾牌,苏格兰亚盖公爵的徽章上,猪头像置于图案上方,显示了猪的尊严。
另一方面,猪又是蠢笨、懒惰、贪婪、丑陋的代名词。猪之不讲卫生尽人皆知,它一辈子几乎都在一个地方吃、住、拉、撒,满身粘着满污泥浊水和不洁之物,令人极不舒服。因而它在世人眼里往往成为了蠢笨、懒惰、贪婪、丑陋的代名词。在人类的文化生活中被使用时,常常带有深厚的贬义色彩。现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象所有的所谓肮脏的动物一样,猪最初被视为神圣之兽。”这话一点儿不错。例如说猪的肮脏,主要是由于它害怕热的原因,据生物学家研究,在摄氏48度以下时,在圈内的猪通常会安静的把守自己的地方。一旦温度上升到摄氏48度以上,它们便会在自己的圈内胡来蛮干、狂躁不安。于是乎,温度越高,它们就会变得越发肮脏。由此可见,那种以为猪是肮脏牲畜的观念,主要是指其外表而言,而猪的本性并非真的就肮脏不堪。
猪又含有轻蔑之意。著名的电影剧作家夏衍在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中写到,工头对包身工的称呼一律是“猪猡”二字,显示出他们对包身工的歧视和人身侮辱。清未明初,大批中国人被卖到国外做苦力,这些海外华工被称为“猪仔”。运到国外,鬻为人奴,及为开矿等苦工,终身无回国之望。国人一边离不得猪,一边又极其厌恶猪。比如骂人,就往往拿猪来作比喻:“你懒得像猪”、“愚蠢如猪”、“昏聩似猪”、“肮脏得像猪”等等。国外的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猪也会哭。猪不仅会哭,还会笑,会乐,会悲,会愁,会痛苦……也就是说,猪与人一样,是有七情六欲的。何况猪的嗅觉特别灵敏,味觉也很聪慧,稍微不中意的食物根本不吃,它甚至能通过灵敏的嗅觉帮人类找到某些特殊的矿产资源,你能说它笨吗?聪明的野猪还懂得维护保养自己。在东北的山林里边有许多植物,野猪会挑选松树。由于松树会排泄一种松脂,野猪把松脂涂在自己身上,再加上泥土树枝等混合,在厚厚的猪皮外表构成维护层,乃至能抵御猎人的子弹。你能说它笨吗?它还可能嘲笑你不如它呢。所以有句模仿猪的口气创作的格言说:“明明是人笨,偏要说猪蠢。”还真是令人忍俊不禁,但也值得深思。
总而言之,在我们的生活中,猪一方面代表着愚笨、懒惰、贪吃、好色、肮脏,但另一方面又象征着吉祥、福瑞、勇敢、厚道、忠诚、谨慎、诚实、宽容。
猪与人类日常生活
猪是与人类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之一。最初表示猪的汉字是象形字“豕”(普通话的拼音读作:shǐ)。“猪”字则是后来造的形声字,从豕;汉字简化将左边表示猪的“豕”旁改变为“犬”,变为“猪”象形字“彘”本义指野猪,下方的“矢”字和两边的符号表示箭射入了野猪。“豚”字在“豕”左边添加肉月旁,本义指专门为屠杀吃肉而蓄养的小猪。猪在中国家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从金文到楷书的“家”字中,宝盖头的下面均为“豕”。由此一般意见认为在中国古代,无猪是不成家的。但有人也指岀,偏偏在甲骨文的“家”字中,屋子下面的图像明确表示是一头公猪,并不是普通的“豕”字,因为在“豕”字的肚皮下很清晰地添加了一个表示雄性生殖器的符号。在《尔雅·释兽》中,对猪是这样解释的:“彘,猪也。其子曰豚。一岁曰豵。”,所以,彘、猪、豚、豵就都是猪了。
猪又名“乌金”、“黑面郎”及“黑爷”,关中一些地区还将其称为“黑娃”。《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
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徒刑与现在的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出土的玉环中,就有形象与猪极似的龙玉环(珮),这说明作为中华民族图腾龙的形象起初与猪还是有着不解之缘。在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猪骨,经过碳14测定距今约有年。这些猪的体形特征,已十分接近现代猪,所以它应为驯化较长时间的家猪。而在河南淅川的下王岗,具有仰韶文化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家猪的化石,经科学鉴定它们和野猪有明显的区别,其时间更早于半坡遗址那些驯化家猪的骨骼,这充分说明我国养猪的历史应在七千到八千年之间。我国考古挖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多处出现猪的遗骸,它证明猪作为陪葬和祭祀品的历史已很悠久。
自古以来,猪在中国人的家庭里是很有地位的。在以象形著称的汉字的“家”中,在其宝盖头下的“豕”,代表的就是猪的形象。从这也可看出,以前在国人的心目中,没有猪是成不了家的。早先男子讨老婆、家中娶媳妇,养猪的多少,是缔结婚约的重要砝码之一。另外,汉字的“冢”,其意是坟墓,按照象形文字的寓意可以这样解释:不养猪的人,不能安心离开人世,也是难以起冢入墓的。猪,不仅是农耕文化下的主要家畜,人们往往还以猪自比,十二生肖里的猪,生肖猪的运程配属等等,就是例子。
猪在国人的生活中很普遍、很活跃,在家庭和社会经济结构中,地位作用十分突出重要。猪的全身都是宝,猪肉可以煮食、腌食,也可以炒、熘、炖、炸烹饪各种大餐;猪皮可以制革,做皮质衣料;猪鬃可以制刷,猪胆猪骨可以入药制肥料,猪蹄能为产妇下奶,猪器官可以替代人器官做手术。猪被人们称作“摇钱树”、“聚宝盆”,家中大量养猪,猪多粪多庄稼好,收入增加致富快。有一首古诗,全面赞扬了猪的价值功能:“年逢亥岁红运开,人遇贤君定发财。抬头见喜迎富贵,肥猪拱门送福来。满腹经纶题朱笔,进士及第添光彩。”
作为家猪,憨态可掬,安分守己,从不去加害于任何人,并为人们带来以经济上的富足,它全身的每一个器官,从头到尾,都是人们百吃不厌的美食,可谓“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上世纪中叶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关于发展养猪事业的一封信》,将猪列为“六畜之首”、“实行一人一猪、一亩一猪”,称“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型有机化肥工厂”,发展养猪要与发展粮食等量齐观,令猪的地位大大提升,那时间全民养猪,将养猪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来对待,可谓空前绝后。时至今日,猪肉供应仍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之一。
猪在民俗中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猪在十二生肖排第十二,在十二地支中配属“亥”五行属水,一日十二时辰中的晚上9点到11点也叫“亥时”即猪时。一提到猪的外貌,长长的嘴鼻,肥大的耳朵,滚圆的身型和藤似的小尾巴,容易让人们联想到西瓜。猪很幸运被列入十二生肖,神话故事《西游记》中猪八戒也大出了风头,中国古代人们把储钱罐做成了猪型,也有着圆满圆润的美好寓意。自古至今,有关猪的传统生肖民俗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人文生活中,建筑、雕刻、绘画、书藉、食品、服饰等领域,以及现代产生的商品广告、影视演出等行业内都出现了以猪为图案和题材的各类作品,生肖猪的传统民俗文化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猪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前,人们一般在腊月二十五日前杀猪,二十六日为封刀日,就不能再动刀了。浙江一带在杀猪时讲究“一刀清”,即一刀杀死,否则认不吉利。进刀时屠户要讲一句“出世入身”的话,小孩妇女不能观看。杀后要将粘有猪血的利市纸压在室角或猪栏内,以示猪未死。猪毛要用吹火筒盛,开水全入桶后,把吹火筒的下端浸入汤桶,上端用口吹气,沿桶吹一圈,一示以后养猪长得又快又大。乔猪毛时,要在猪头和猪尾各留一快毛,意为“有头有尾”,然后将整条猪放在凳上,先是猪头朝外,养主烧香及猪毛谢天地,将猪剖成两片,除新年食用外,其余的俺入缸中,以备年后再用。 天津、河北等地有“肥猪拱门”的节日窗花,是用黑色蜡光纸剪成。猪背上驮一聚宝盆,张巾时左右各贴一张,表示招财进宝之意。 陕西关中地区有送猪蹄的婚俗。结婚前一天,男方要送四斤猪肉、一对猪蹄,称“礼吊”,女方将“礼吊”留下后,还要将猪前蹄退回。婚后第二天,夫妻要带双份挂面及猪后蹄回娘家,留下挂面,后蹄退回,俗称“蹄蹄来,蹄蹄去”,表示今后往来密切。 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在婚礼的当天,男女两家要杀猪请客。除请客外,还要将猪肉切成小块,用竹竿串起来分送各家,以示“骨肉之亲”之意。 过去汉族有一种“打母猪鬼”的民间驱邪活动。凡家中有病灾不幸之事,家中长者便设香案,以打母猪鬼来祭,向神灵许愿,求得驱邪。祭时,要选黄道吉日,杀老母猪,闲、蹄、肝、肠、肺等放在一个筐里,摆在堂屋中间,主持人燃香祝拜,祭完后,将内脏煮熟后分吃掉。民间认为“杀死一母猪鬼,驱除一个邪”。 云南佤族有“猪胆卦”的占卜风俗。杀猪后,根据猪胆判断吉凶。如果胆纹上下行,胆内水分多,为吉卦;胆纹左右行,胆内水分少,为隐卦。一般在举行重大活动时使用,由巫师乍卦。
现代日常生活中,人们把早晨不起的,叫“懒猪”;把好吃懒做的,叫“肥猪”;女士管男士叫“苯猪”;男士管女士叫“猪猪”;生的小孩管叫“小猪”。更令人不理解的是,有的小女生管自己叫“我是可爱的小猪猪”。
——————————————
作者简介:
白来勤,西安人,年生,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家协会秘书长,灞桥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首批(-)入选人员。作品散见于《小说选刊》《散文选刊》《读者》《中国金融文学》《延河》《参花》《诗神》《台湾·葡萄园诗刊》《欧洲时报》等海内外多家报刊台屏,屡获全国性征文大奖,中国金融作协“德艺双馨会员”称号获得者。
欢迎订阅“丝路金融文学”微公号
投稿信箱:sxjrw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