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250110/m7uz9jr.html
猪是我们平常最常见的家畜之一,但是你知道它其他几个名字吗?都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豕(shǐ)
是甲骨文上的一个字形,属于象形字。而猪就像“豕”这个字表现的形状,有长长的嘴巴、大大的肚子、四条小短腿、还有小尾巴,其含义指的就是是猪这个动物。
而我们现在称为“猪”的这个字,则是后来人造的形声字,从豕、者声,后来汉字简化将左边表示的“豕”旁改为“犬”就变为“猪”。因此猪又叫豕。就好比狗和犬,意思都差不多。(有地方称小猪为豚)
二、彘(zhì)
古人用“豕”和“彘”两个字来代替猪这个叫法。彘和豕都在甲骨文里出现的次数最多,两者是通用的。当然,在甲骨文中,彘比豕多了一支箭,意思就是甲骨文里的彘是指有凶性的猪,彘头上多一个牙,即野猪。直到战国时期,豕和彘才分化通译。彘是指被圈养驯服的野猪,有时也指野性未驯的野猪。比如有一个成语就叫彘狗不如。
三、肥肥
说“肥肥”这个名字,就不得不说大明王朝,大家都知道明朝是朱元璋创建的,皇帝姓朱,与猪谐音。而封建社会中一直存在着避讳问题。所谓避讳,自然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而朱元璋作为一国之君,名讳自然是要避的。但是问题也就出来了,老百姓养殖的这个“猪”和大明王朝的“朱”谐音,要怎么避讳呢?难不成要禁止养猪,禁止食用猪肉?
事实上这一点上,作为明朝的开国之祖,朱元璋在处理此事上颇为有趣。虽然在为政上这位皇帝可谓是生杀予夺,毫不手软,但在避讳上,他对此事的处理却显得“萌萌哒”,不仅仅给猪改了一个“肥肥”的称号,后又接受大臣建议改为“豕”,还曾赐给负责宰杀的屠夫一副“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对联。
四、万里哼
朱元璋给猪起个新名叫肥肥,那么“杀猪”也换了个叫法,百姓只得说“杀万里哼”,这也是极为形象的。把猪的特点完美的表现了出来!
明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还颁布了禁养和食用猪肉。明武宗之所以禁止民间养猪、杀猪,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明武宗本人属猪;第二,猪与国姓“朱”同音;第三,吃猪肉会得疮疾。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明武宗把“猪”等同于“朱”。对于违反禁猪令的人,处罚非常严厉,“发极边永远充军”。明武宗颁布“禁猪令”后,引起了民间的极大恐慌,猪肉几乎在市场上绝迹。
消息传到京城,留守的内阁首辅杨廷和立即上奏皇帝。杨廷和写了一篇著名的《请免禁杀猪疏》,在这篇奏折中,杨廷和逐条批驳明武宗禁止民间养猪、杀猪的理由,理直气壮。明武宗虽然没有被杨廷和的奏章打动,但他很快被现实打败。转过年来,礼部上奏说朝廷祭祀活动,要用猪牛羊三牲,如今猪肉绝迹,实在有违礼法。明武宗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内批仍用豕”,至此持续三个月的禁猪闹剧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