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辰亭,女作家;其子俞舒扬,杭高高二学生,第五、六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全国一等奖连续两届获得者。
5泡温泉、观戏台、看民俗博物馆——大田村大田村在遂昌的迅速走红,是因为好几件美事共同引发的。一是首届遂昌“劝农节”在大田村举行。二是大田村的汤沐园名闻遐迩。三是大田村有个民俗博物馆。大田村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城23公里,距镇政府3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是通往南尖岩、千佛山、湖山红星坪温泉和王村口红色古镇的必经之地。当时大田村的行政区域叫“汤溪里”,意为汤溪以内的村子。原大田村社殿上、下圆门门楣分别有“汤溪故里”、“宋代名区”四字。全村有户,人口,党员50人,村庄现有耕地面积亩,竹林80亩,茶叶种植面积亩,67家茶叶加工厂(现有两家茶厂已通过ISO质量认证),茶叶是本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大田村拥有大田茶叶观光园和“汤沐园温泉”,是遂昌农家乐旅游最为火爆的山村之一。年3月开始,村主任高桂松自费筹建的“汤溪民俗博物馆”现已对外开放多年,这是丽水市首家民俗博物馆。进入展馆观赏,里面收集了遂昌农村民间农耕用具、生活用品、票证据等产品多件,这些半个多世纪前的展品,是一个珍贵的乡村文化教育基地。年,遂昌“汤显祖文化·劝农”节暨仙县遂昌休闲游·班春典礼在这里举行,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了众多媒体记者的聚焦,“班春劝农”已被列入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十大新发现。以原生态理念建成的园林式露天温泉——汤沐园温泉已于年开业,至今体验者日众。该温泉由时任遂昌县委书记葛学斌亲自题名为“汤沐园”,它位于浙南金山林海之腹地——遂昌县大柘镇大田村,是一家建在森林里的冬夏温泉。园区建在一片有着年树龄的阔叶林山坡上,上有百亩茶园,下有清溪终日流淌。在园中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大小49个体验池(可自由调温),每天可接待游客量近人次。每个水池都配有园林式休闲小木屋,入水可享受温泉体验,出水则可饱吸森林氧吧。晚上,在村里众多的农家乐餐馆里选了一家就餐,村主任高桂松给了我两张复印件,是古籍书上复印下来的。果然,大田的温泉是有些来头的。“汤溪,俗名大田,邑西四十五里,平田如掌,其水自柘溪上,且溪两源合流,环抱如弓,而下入峡口,西流七十余里。村首有万德桥,上达邑府通东瓯,下通衢岩及省城,来往不绝。中畔建为叙伦祠,祠前有墩,宋建史弥远公生位,因除军役,合族奉为土主。后乘白马来邑,未至西岭而卒,因葬于钱春墩焉。村下有宏山殿,溪光亭及广福峡口,数庵俱作下沙,屋后石女武俨若老人。金峰崒嵂,卓若依屏,其地别为下宅前村。后龙山顶,飞峡系八宝暗渡卯兴太乙,左右两护,一支荫田,后一正发前村,前村基形象莲船,田后山势平坦,形如弓月,盖一乡龙有三幹,水有带围,正可住着明居,千炯不诬也。况下手一山逶迤数里,断而复起,特居水口,名为巡门山。山下峻堤茂林秀竹,四时可爱。现有月池高阁数基,是古勉子弟之地,旁有清泉一所,滃然上出,无论冬夏,其水温暖可濯,古之以汤溪名者。盖本是区以名之也。村有亭堂斋屋,居舍楼台,别咏八景等,俱不载此,特记其祠宇桥社及汤溪之地已耳。”汤溪旧有长谷八咏题“鸡鸣春晓、蝶峰夕影、溪桥秋月、石女武笼云、东郊踏雪、西山乘阴、溪光狂澜、唐里松声。青霞别咏曰:景堤莺唤、村下花卉、前畈耕云、后岭柴归、柘村市酒、清潭垂饵、山岩雪霁、金峰夏云、巡门罗户、峡口为城。”《叶氏宗谱》所载“汤壑翻澜、金峰耸翠、罗尽应宿、弓月环扉、石姆流霞、玉屏簇练、清潭岩漾、峡水雁源”为汤溪八景。那天晚上,与驻村干部王小强和大学生村官余莉萍讲,假如能把这长谷八咏和青霞别咏共18个景观一一恢复起来,造些亭堂斋屋,居舍楼台,大田村的历史底蕴就更丰厚了。大田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在遂昌也是驰名已久的。年,大田村就办起了农村业余剧团,参加了金华地区、丽水地区的农村文艺工作汇演;早在年,就建起了丽水市首家农村俱乐部,面积达平方米,俱乐部棋牌俱备,有音乐室、阅览室、现有藏书0余册的图书室,有多平方米的影剧院,是当时浙江省的一面旗帜,也成为了当地群众闲时娱乐的重要场所。年,又组建了竹马灯队、蚌姑队参加县汤显祖文化节。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浓厚的文化氛围,孕育了爱文化的下一代。而全村30余位学生组成的学生乐队,由他们演奏的《山里琴声》被浙江电视台制作成专题片并多次播放。大田村也有多项荣誉,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被浙江计划生育协会授予村(居)计划生育百佳协会;被浙江省妇女联合会授予省三八红旗集体;年以来连续获县级农村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等;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浙江农民种文化》活动,大田村赢得了《群芳奖》,创建了市级生态绿化村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年被评为省级文化示范村;年通过了省级林业观光园的验收;年又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争创了省级农家乐特色村和省级旅游特色村。我还听说了大田村的一段佳话。年的10月份,大田村参与农家乐的村民每户人家出了元钱,一定要邀请遂昌县的领导吃顿饭,感谢他们为村民兴办农家乐出的力。记得那是在年10月2日,大田村的村民们,迎来了包括时任县委书记葛学斌等县领导的光临,县常委以上的就来了五个,把村民们乐得频频敬酒。是啊,亲眼见证了遂昌旅游从无到有的我,也有这样的感受,遂昌县的干部,真正不断地实践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我的手上,还拿着一本《大田村志》,记录了以大田村自北宋熙宁元年(年)以来九百多年的世俗变迁和潮起潮落,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了村域历史、建制、政治、生产、文化、民生、民俗等内容。每每翻阅其中,深深折服于民间的智慧。比如,大田村一共有28个姓,分别为王、叶、朱、刘、李、许、邵、林、张、周、范、项、胡、钟、夏、徐、高、唐、黄、傅、陈、上官、程、曾、谢、雷、赖、潘。比如,禁山民约历代相传的事。巡门山位于村对门溪边,“金山”(主人石玄公路后)。宋代以前,村后是茂密的森林。白马社、后垅称为桕龙。为了避免暴风袭击,保护房屋和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村口环境,封有禁山二块。并订立禁山民约,规定谁偷砍树木,杂柴及拾死树枝,处罚按每户烟灶分猪肉一斤的处罚。遂昌的“金山林海”,遂昌的“青山绿水”,有了这么多的佑护,怎么会天不蓝,水不清,鱼不游呢?撰稿人:俞宸亭二稿于年3月8日晚杭州桐荫堂书院
6在这里,你可以听到蔡相24大帝的所有故事版本——大柯村大柯村的第一次寻访是在年的11月30日,也是我家小儿子舒扬12岁出生的日子。那天上午,我带着非常愉悦的心情,辗转山道,与大柯村的大学生村官杜明来到了仿佛生在云朵里的美丽山村。大柯村位于遂昌县蔡源乡,距县城约56公里,毗邻飞石岭景区,紧靠焦滩和王村口红色古镇,海拔米。典型的遂昌山地农村,以农产和养猪为主。由于西部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高低明显的坡度造就了上下梯田的层层叠叠,中间黛瓦黄墙的民居,更是少有保存较完好的遂昌农居村落。“游大柯农家,赏梯田风光,品蔡和文化,摄乡野丽景”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花灯、米塑、云海、梯田,行走在用鹅卵石铺筑的石子路上,感受着村民和善的笑脸及淳朴的民风,摄影作品里展现的“瑞雪兆丰年”、“丰收过大年”的场景,最多的就是来自大柯村。走进大柯村,黄泥墙上,一溜排地悬挂着制作精美的PC板,标题上分别写着《进入大柯村农家乐游客须知》、《大柯村农家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饮食业卫生管理制度》、《大柯村农家乐安全巡视制度》、《大柯村农家乐消防安全制度》、《大柯村农家乐入住登记制度》,落款是大柯村农家乐协会。看来,大柯村的农家乐经营还真是像模像样,有规矩成方圆呢!在时任村主任罗治才的家中,我听了他对村里开设农家乐的详细介绍。大柯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分别是上庙,下庙,小柯,大柯,白峰),户,人。耕地面积.8亩,其中水田亩,山林亩。目前开设的农户有9户,是从年元旦正式开业的,现在已添加到了22户。屋外,我还看到了一头可以用“巨无霸”来形容的家猪,那是村主任的老母亲饲养的。老太太身材瘦小,但,眼睛里射出的光芒透出身体倍儿棒的信号。她特地拉着我去楼下的猪圈观看。目前猪已长到了多斤,她打算养到斤,也让这头猪成为当地一景。我站在这头雄伟的猪前,特地拍了一张相片,算是证明自己身段苗条的最佳佐证。闲坐时,我们与村里熟知村史的老人们漫谈起来,对大柯村的过往也有了更为深知的了解。会做米塑的罗文涛老人早已人至古稀了。他制作的米塑主要用于祭祀,这几年的遂昌“劝农节”也用上了他的作品。遂昌的“非遗”项目多次集中展示,还专门采访过老罗,请他现场展艺。米塑,米塑,顾名思义,原料采用机碾后的大米,用洋红、黄杞等各色颜料染成,色彩艳丽,图案丰富,主要以梅兰竹菊和荷花牡丹为主。村里还有着一个美丽神话“神仙赶山”的故事,走在充满神秘色彩的黑石阵里,你会再次痴迷于中华古文明的无限奥秘中。而行走在山道上,小小心心地踩在早已温润柔滑的鹅卵石上,一路收获着着村民和善的笑脸,云雾升腾在你的脚下,云中漫步的美妙就在此刻让你全真领略。美丽的乡村总会有无穷无尽的故事伴随,果然,打开大柯村的资料,蔡相大帝,蔡和班,蔡源花灯,蔡相地的传说林立其中。相传唐乾宁年间,24位来自福建、河南、江西等地的结拜兄弟,先到遂昌龙洋的大方山,后来到蔡源做起了伐木生意,并在蔡源村头搭起了山棚。白天到蔡相岩伐木,吃的是野菜淡饭,穿的是补丁衣服,生活非常清苦。但兄弟们懂得草药,常为蔡源村的贫民百姓送去草茶。他们自己虽然也是一天三餐也填不饱肚子,还为穷苦人家送粮充饥。24兄弟的俭朴善良,感动了仙人铁拐李,于是他来凡间超度他们成仙。神仙铁拐李来到山棚,看到了24个兄弟。老大脚上生癞疤,铁拐李用佛手一掀,他的脚就变得越来越癞。再也无法上山砍伐木头的老大,兄弟们只好让他烧饭送菜。神奇的是,老大烧的饭菜很合口味,兄弟们想吃啥就有啥。时间一长,兄弟们都感到奇怪,山棚里哪来的好菜料?于是叫一位兄弟偷看老大做饭,结果大吃一惊,他居然是用脚上的“癞疤壳”为原料的。这位兄弟把“秘密”告诉了其他兄弟,大家一听,以为老大想害死他们,于是将计就计,想出了对付老大的招数。第二天,兄弟们又到山上砍树,中午时分,老大把饭送到山脚,叫了一声“饭来了”。兄弟们假装没听见,把山顶的木头乱七八糟地放下来想压死他,哪知老大用拐杖把树挑到边上,大声喊,“树不要放来”,奇怪的是,树果然就像长眼睛似的避开了老大,他又把饭顺利地挑到了山顶。吃中饭时,兄弟们又趁老大不防,将他推下万丈深渊的蔡相岩,看着老大滚下了山岩,大家以为老大这次必死无疑了。但没过几时,岩下的洞中传来老大的喊声:“兄弟们,快下来吧,洞中有24把金椅子等着我们坐呢!”兄弟们听了,老二、老三、老四……都纷纷跳下岩洞。最小的因少吃一顿仙饭,胆量不足不敢跳,老大叫他用饭蒸桶戴到头上,闭上眼睛跳了下去。24位兄弟成神仙后,最小的身上果然还戴着饭蒸桶。话说24位兄弟成仙之前,每月上山砍树要钻树林,衣服常被划破,身上也常被树枝荆棘刺得伤痕累累,艰苦的生活,使他们常常盼望有一位慈爱的母亲来关爱。一天,一位老婆婆讨饭到柴棚,24兄弟对老婆婆很客气,又是送饭又是倒茶。老婆婆见24兄弟相貌不一,身体结实,也心地善良,但衣衫却很破旧。老婆婆看了此状,让兄弟们把衣服脱下来,洗得干干净净,还将破的地方随手补好。24兄弟高兴地说:“多少年也没穿过这样干净的衣服了。”于是他们就认这位讨饭婆婆为娘,以后就可让娘给大家洗洗补补。谁知24兄弟齐跪在讨饭婆面前,叫了一声“娘”后,讨饭婆竟倒地身死。无奈的24兄弟,只能将讨饭娘安葬在蔡源上村村后的群山中。后来,24兄弟升仙后,老婆婆被称为“老佛娘”,其坟被称为“老佛娘坟”,那块地从此叫作“蔡相地”。而蔡源花灯也是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源百姓为纪念24兄弟,每逢过节时必在他们原居的树棚里点香祭拜,据说有求必应,极为灵验。后来,百姓们纷纷捐出钱物,在村中建起了一座蔡王庙。当年的蔡王庙有2千多平方米,建筑威严壮观,为当地一处胜景。明弘治年间,村里每年举行八月会,纪念蔡相大帝,抬蔡相大帝出庙巡视蔡源,队伍中有銮驾、长龙、旗幡,还有各色花灯。每年元宵节时,人们还扎花灯,编排节目,走村串户恭贺新禧。蔡源花灯老艺人郑存品、巫孔章,是蔡源民间花灯传统技艺的传承者,他们制作的花灯,品种有花鸟、人物等,形象栩栩如生。年,曾参加全县文化大集灯展荣获一等奖。如今的蔡源花灯,是遂昌“非遗”文化的又一闪亮节目,每年都有新品推出。遂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说了蔡源花灯,又得写写蔡和班的事。蔡和班创始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多年。相传最兴旺的是清末民初,有行头(戏装)24大箱,演出剧目有本大戏,名震江山、金华、衢州一带。而始创于明嘉靖二十四年(年)的民间婺剧团“蔡和班”,也有一段非常感人的神话传说。不信,你可以亲自去问问遂昌蔡源乡的村民,他们会仔仔细细地告诉你。撰稿人:俞宸亭三稿于年3月8日杭州桐荫堂书院
7焦滩乡蔡口村一听蔡口村这个名字,我们两个立马提起了精神。谁不知道蔡云超姓蔡,也谁不知道蔡口村现在正在打造一个超级“高大上”的民宿群落。一查,蔡口村位于遂昌县西南部,距焦滩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距遂昌县城46公里。全村共户人,辖蔡口、洋头、沙帽潭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亩,山林面积亩。蔡口村山清水秀,风光险峻。一条清澈的乌溪江蜿蜒而过。而另一条名叫蔡溪的河,则缓缓穿村而过,注入乌溪江,给古老的村庄既有了“山是骨架水是魂”的灵动,又有了风水宝地这一说。与别的村落不一样的是,这里,随处可以看见保存完好,又分布错落有致的传统泥土房。有一户泥房内,还端端正正地贴着毛泽东主席的像,“继承毛主席遗志,听从共产党指挥”的春联还是繁体字所书。而整齐规划的新建农民小区,整洁平坦的村庄道路,布局合理的村庄绿化,让整个村庄有如装上了时光机,让你一会儿走入了新世纪,一会儿又回到了上世纪中后期。这不,定格的这张图里,试图在告诉你,生活是这样的安适和平静。小女孩子与一老妇忙碌在水池旁,两大桶衣物要清洗的工程量,还是有些巨大的。而小男孩子与大概是奶奶的人站着,眼睛直直地朝我们看,并不怕生。而年轻的男子则微笑着看向不明之处,也不知在想什么。白狗蹲伏着,黄狗扭身看着远处。墙上,大红的标语写着“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而另一头,完全是四代同堂的组合。在两组洗衣石板下,明显是太婆级别的老太太,笑呵呵地掰开了一个肉包子,逗着刚撒完尿,还没完全系好裤子的曾孙子。奶奶模样的妇人笑盈盈地抱紧着孙子。小家伙笑得像个小沙弥,完全没有想着去啃肉包,而夹在中间的大黄狗,眼睛居然充满了哀怨。仿佛在告诉你,“想吃的没得吃,不想吃的,却追着喊着要吃”。这一幅无意中所得的乡村场景,明明白白地表达了中国传统育儿的景象,简直妙不可言。村落中间的曹氏宗祠想必还在建设之中,门口堆着黄沙。“蔡溪兴旺曹家脉;宗族传扬护国风”,让我们知照了曹氏与蔡氏的渊源颇深。最让人莞尔的是,一只鸡娇俏地支起一只脚,全身的毛缩成一个圆球,简直是剑拔弩张地瞪视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不速之客。村里有一座石孔桥,掩映在竹林中。卵石下,清流如许,数米之上,可见很多的茶田。虽至冬日,不改绿意盎然。林下,仍有农人见缝插针地种着蔬菜,此绿映衬着彼绿,倒有“各绿入各眼,各绿取各需”的视觉效应。不时见泥房外涂着一层水泥的农民房子,你一幢我一幢地分散在村子里。清水混凝土墙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将平常转化为神奇。你看,一排铁钉子下,几只胶鞋如艺术品般挂着,与晒干的玉米棒子,与刷锅子的小帚子,与黑沉沉的木板门,与同样黑黝黝的竹蔑子相伴。假如裱装起来,完全是直接可以拿去参展得奖的阵势。当然,蔡口村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就是远近闻名的龙门景区了。景区四面群山环抱,龙门峡谷内有逆峡而上近1.5公里的河段峡谷和落差百米的龙门飞瀑。与周围的山景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副美丽的天然山水画。龙门景区属于火山岩峡谷地貌,为一个小断裂构造,区内山势雄伟挺拔,石壁陡峭,整体为流水切割山体。峡谷内风景秀美,怪石林立,既有若高达百米的石笋,鬼斧神工的铁壁飞鹅的奇峰,也有似寿星仙子、滴水观音的层峦叠嶂。龙门景观果真景如其名,饱满的山头,看起来以为是长满了绿树的巨乳,山峰陡峭险拔,山崖锋峻斧劈,峰顶云雾缭绕,景色仿若贵州的水城景区。面对着丰厚的旅游特色资源,如何将小康生活得以尽快实现,蔡口村的村民,也一样的勤劳淳朴和充满智慧。村里意识到过去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农业发展瓶颈后,近年来,全村上下积极开展茶田的开垦,茶叶总面积已达余亩,人均约1.4亩,茶叶已成为蔡口村的主导产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也在蔡口村的村民中生根发芽。吸引上海企业投资开发龙门旅游开发项目,项目以住宿、度假、休闲为主,附带购物、餐饮和观光,这无疑是村里近几年来最为成功的招商项目。在雷建明副镇长的陪同下,我们一行走进已结顶正在装修的龙门景区。承担投资建设的尚杰臣先生对我们说:原来在上海投资房地产,随着年龄的增长,也经过多年的考察,发现焦滩乡的蔡口村,阳光、空气、水,符合了他的审美和投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他作了周密的策划,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话题:打造一家人体4S店。正如车辆需要保养一样,人同样需要保养。在这里,吸吸新鲜空气,洗洗肾、洗洗肺、养养胃。未来的蔡口村民宿,将有70亩占地面积,间客房。每间养生屋的订房实行会员制,只需元就能拎包入住。而网上订购的话,则需元至多元不等。这样的差价,足以让我们都有立即加入会员的冲动。看着这充满中国风味道的庭院,尚总还说,将会复制一些客家的土楼于斯于境,所有的餐饮都采用自助式。欧式的餐饮习惯,中式的装修风格,畲族的民族风情,点燃了我们静等揭开帷幕的心头火苗。山下,蔡口村文化礼堂将结合居家养老中心建设,内设学堂、“五廊”,为重点打造龙门景区添彩助力。山中,拿着图纸正在实景施工的人们,奔走来去。脑海中,想起了那首《谁不说俺家乡好》的老歌: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嘿,谁不说俺家乡好,得儿呀依儿哟,一阵阵歌声随风传。哼着哼着,我们挥手暂别了蔡口村。明年的春日,我们再来一睹“旧貌换新颜”。撰稿人:俞宸亭年3月9日凌晨2时于桐荫堂书院
转载自:双菜鱼蔡俞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