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各地,除了个别少数民族地区聚居地外,猪肉有各种各样的烧法,但是最家常,也是最受青睐的做法当属红烧肉了。据有一种版本考证,开国大典宴席上的菜单中就有红烧肉,从此之后,在中国,无论是豪宴还是普通的家宴,这道菜几乎就成为了中国人默认的“国菜”。大抵放酱油烧出来的五花肉都能叫做“红烧肉”,但中国这么大,各地红烧肉的做法大异其趣。
毛氏红烧肉
由于当年毛爷爷对这道菜钟爱有加,因此一时之间风靡全国,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毛家餐馆都用红烧肉来作招牌菜,故美其名曰“毛氏红烧肉”。毛氏红烧肉与普通的红烧肉有所不同,配料除了选取常规的八角、桂皮、生姜外,还要加入湖南特有的豆豉和朝天椒,味道奇香。
此外,毛氏红烧肉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在制作中不加酱油,而是用糖色代替酱油进行着色,当糖色变为褐色,即可下入五花肉和配料,烧出来的糖色鲜红润泽、明艳动人。成品毛氏红烧肉肉皮橙红,肥肉微黄,瘦肉棕褐,层次极其分明,夹一块咬下去,能吃出三层口感:瘦肉的精悍、肥肉的软糯和表皮的包容,肥而不腻,香醇浓郁,回味隽久,滋味妙不可言。
毛爷爷一生对红烧肉情有独钟,从第一师范到井冈山,从长征途中到延安,从西柏坡到中南海,他都将之视为极高享受,甚至到了晚年,还说过这样的话:“这是一道好菜,百吃不厌。”
本帮红烧肉
很多人给上海菜贴上了“浓油赤酱”的标签,认为它的特色就是“汁浓、味厚、油多、糖重、色艳”,其实这句话用来形容上海本帮菜中的红烧类菜式更加确切一些。本帮红烧肉加入大量酱油、大把冰糖,经过几十分钟的焖烧,不用勾芡,汤汁自然浓稠如芡,成品红润光亮,堪称浓油赤酱类的代表。苏帮红烧肉走焖的路子,香甜软糯、入口即化,本帮红烧肉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道“小火炒肉”的工序,因此本帮红烧肉的原名叫做“炒肉”。更多精彩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