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和号”战列舰沉没瞬间。图片来自山崎贵年执导上映影片《阿基米德大战》。)
本篇二十个名词,为本人天风盗常用的特定概念,都曾在相关文章中作出过阐述。为了让朋友们得以清晰地理解本人文章所表达的观点,有必要就此进行汇总梳理。
(1)老特
特朗普是谁?扼要而言,即是以下这个三位一体的“存在物”:
其一,首先是这样一个四棱体式的体貌特征组合:一,民族血缘:日耳曼族裔;二,信仰形态:耶稣基督;三,权利身份:美利坚公民;四,郑智色彩:象党保守右翼。
其二,“美利坚人”利益代言人:第45任美利坚总统。这里所谓的“美利坚人”,主要成分是产业工人或“中产与草根阶层”,军工能源结合体阶层,以及秉持保守基督教价值观的群体,甚至还部分含有白人的民族身份诉求群体。他们在主体上构成“美利坚人”,并由此形塑出当前所呈现的实体形式和行为特征。
其三,基本能量源为“犹太教-基督教价值观+经济民族主义+罗马-十字军团”,换言之,这即是意志。
要旨在于,如果仅仅只是给老特贴上商人的标签,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短视认知,带来的后果是,不但无法摸清其战略底盘,也难以对其具体策略行为作出必要的预判。
(2)鹰与鹰系
简言之,鹰即是白头鹰,鹰系即为其朋友圈。
核心操作要素是,全面突出“鹰优先”秩序模式。操作上的目标诉求点是,收缩既往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警察”式巡控范围,力量汇聚于“鹰优先”目的,实质上等于提高对全球事态应对的机动性,以及干预能力。具体内容上看,主要涵盖以下三种操作形态:
其一,建立基于规则的秩序之上的经贸平衡体系,必须要体现“鹰优先”目标诉求,譬如美墨加协定就是如此。
其二,以鹰为基准点,建立鹰系多级朋友圈层。三个核心同盟分别是,美以同盟、美英特殊盟友和美日同盟关系。鹰系以此为基石,分别在中东、欧洲和远东扎下马步,继而拓展次级朋友圈层,譬如在欧美区域,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是这种盟友展开后的次级关系。美以及美日同盟的展开模式,均如出一辙。
其三,在旧有岛链基础上,博弈重心向亚太倾斜,手段就是全面构筑印太战略弧。基本力量构成上,主导者是美日两国,属于核心圈层的则是四个,除了美日,就是澳大利亚和印度。
(3)鹰系势能
核心为:“犹太教-基督教价值观+经济民族主义+罗马-十字军团”。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其一,都拥有犹太教-基督教保守价值观和民族主义思想倾向,譬如反男女同厕、反同性婚姻、反吸食大麻合法化等就是。所谓的民族主义倾向,即为美利坚优先立场的基础构成之一,呈现在政策方向上,譬如,反对非法移民以及限制合法移民等就是。
其二,坚持经济民族主义(Economicnationalism)政策方向,反对经济全球化,认为其性质是裙带(权匮)资本与华尔街跨国资本势力对美利坚中产与产业工人持续掠夺。
其三,认可“第四回合”是不可避免的解决方案,并认为当前全球正处在一个残酷而血腥冲突的开始阶段,而且其中的矛盾,除了采用战争模式出清之外,不可能调和。
其四,应采取更加具有攻击性的立场,形成依靠“罗马帝国式结构+十字军团”为主干的威慑、干预和打击力量。基于此再来谈论威胁或分歧,才更加具有意义。当前,这即是老特基本采取的策略原则。
(4)达沃斯党
即是“PartyofDavos”,也可称为“白左建制派+华尔街金融集团”势能,稍作延伸即为以下基本组合形态:
“欧美白左建制派”+“华尔街跨国资本势力”+“第三秩序威quan资本”+“硅谷互联网好莱坞NBA等经济全球化既得利益圈层”。
(5)熊与熊系
熊即是北极熊,熊系主要指熊的传统朋友圈,换言之,即是指熊系的欧亚大陆战车。
扼要而言,普京的核心意图是——试图打造出一个基于“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亚美尼亚”欧亚经济联盟,以及基于“俄--白--哈”关税同盟之上的、又熊主导的欧亚一体化国家联盟,并以此去抗衡其他势能秩序的全球战略。
纵观整个熊系区域,土地、水源、粮食、森林、能源、矿产等资源含量极大,且地缘上位扼欧亚大陆的咽喉,进可攻退可守,在某些特定时势下,可起到关键性作用。
(6)双门齿兽
主要指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资与民企。时势已进入多事之秋,对于居于食物链顶端的控盘者来说,也迎来了一个抑制不住冲动的收割季节。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写道,当跃居于食物链顶端的智人进入澳洲大陆后,无数物种尤其是大型动物,从此消失了。尤其是双门齿兽,以其自身灭绝的方式,提供智人体系发展所需的蛋白质以及热量。
因智人体系的存在与维持,大型动物主要有两种生存演绎方向,一种是彻底收割灭绝,譬如双门齿兽之类;另一种是终于被智人驯化,譬如野猪被驯化为家猪,圈养在围栏之内。
如今,特别是进入存量争夺阶段之后,双门齿兽感到不安,如果无法逃离智人所在之处,就要试图淡化自身双门齿兽的形态特征,不得不试图寻求披上家猪等驯良动物的温顺外衣,看看能不能隐藏,能不能幸存。然而,这种不确定性的风险,根本不可能拥有任何保障。
流变状态下,双门齿兽是“散财聚bing”的主要来源之一,未来流向将更趋隐蔽与分散。
(7)身份郑智运动
右翼保守核心价值之一,部分含有极右翼倾向。BN掌控布赖特巴特新闻网期间,这里就为美利坚极右翼运动——“另类右翼”的主要宣传平台。这里所说的“另类右翼”,也就是“Alt-right”,完整拼写为“alternativeright”。
其之极右翼出发点,主要是两个,一是白人种族主义,一是反犹意识形态。“Alt-right”当前领导者为RichardSpencer,用他的话来说,目的就是要推动“白人身份郑智”:“种族是身份的基础。你无法摆脱这一点。不管你是否想要认同你的种族,种族都会与你认同。……你从哪里来这一点最终会影响你是谁。我认为你需要首先追问这些问题,然后你才能开始追问经济问题、外交政策等等。”
如今,这早已不仅仅只是白人,也不仅仅只是出现在北美的问题
(8)战争
关于战争与战略,以及战斗与战术等概念运用,取义于克劳塞威茨在《战争论》里的定义。
所谓战争,是一个总体概念。热战与冷战,毛衣展、货币展、经济制裁,系统内外之间的断层线冲突等,均涵盖在内。战争概念最为核心的内涵,就是让敌人屈服我方的意志。具体又可分出战略和战术层面。一般所言的战斗,多属战术范畴。另外,还有以下两点需要明白:
其一,战争预期亦属战争的一种冲突形式。
其二,可能的战斗由于有效果因而应该被看作是实际的战斗。若采用克劳塞威茨列举的例子来说,如果派遣一支部队去截断敌人的退路,而敌人没有战斗就投降了。如此“没有发生的战斗”,亦属“实际的战斗”。若放在当前时局,有人未战就认怂了,亦是“实际的战斗”。
(9)战略
所谓战略,用克劳塞威茨的话来说,就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不同战斗的运用。具体而言,战略要素主要有两大项,一是精神要素,包括国家形态(制度等)、条约协定、统帅指挥才能、勇气等武德、民族精神等。二是物质要素,包括武器、军队、粮草、土地、货币、经贸、情报等资源工具。
必须要清楚,战略的首要原则是,必须要做到在现有条件和手段下所允许去做的一切事情。老特就是这么干的,他上位之后,强化日美关系,萨德入韩,多艘航母集结印太,敲打火箭男,反复进出南之海,玩耍村落和湾仔牌,军售沙特和天竺,升级日澳军备,各种退群等。
每一张这样的牌,各种组合,都“有可能”或“预期”从白头鹰手中抛出,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对战略要素的组合运用,去赢得战术层面的战斗,从而进一步累积其战略优势。
(10)断层线冲突
断层线冲突,简称断冲,这是本人经常采用的概念之一,其性质,与战争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别。
本概念的运用,取义于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里的基本内涵。亨廷顿认为,所谓的断冲,是属于不同文明的国家或集团间的社会/群/体的冲突。这样的冲突可能发生于国家之间,非/政/府集团之间,以及国家和非/政/府集团之间。
一般而言,断冲具有一般社会群体的战争的某些但不是全部的特性。它们是持久的冲突,可能演变成暴/力/冲突,然后又减弱为低强度的战争,或者转化成压抑着的敌意,然后再度显性化。亨廷顿还认为,对立的认同很少能够完全熄灭,除非通过种/族/灭/绝等方式。
(11)博弈
相比战争和断冲,所谓的博弈,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内涵。相比战争和冲突更为强调依靠暴/力手段让对方屈服己方意志,有所不同的是,博弈包括但并不必然指向暴/力冲突,更为强调的是去寻找多方利益之间的平衡点或妥协点。
本概念之下的“博弈”,不涉及所谓的“阴谋论”内容,关键是以此去发现包括经济在内的趋势运行特点,解决不同利益体之间的关系,以至达成合作。因而,博弈运行到相对高级的阶段,必然是多方通过交锋、碰撞与磨合,最后形成合约形式的游戏规则。
博弈的结果,放在不同层面与范围内,会有不同的呈现,譬如,在一国之内,可呈现为货币或产业政策等;譬如,在国与国之间,则可呈现为协定或伙伴关系等;譬如,在多边区域上,诸如WTO体系或印太战略秩序等。这些博弈后的结果,强调的是基于规则秩序的形成。
(12)临界点博弈周期
简称为临博周期。主要是这三个关键词——拐点,加速,升级。在这个博弈区间里,彼此之间的博弈,不但纵向加深,横向加宽,时间加快,而且不再存在单纯的解决方案,也不再有单纯的经济问题。这意味着,博弈的任何一方,在单一领域上的示弱或取胜,都不足以消弭冲突的趋势。
年8月,我称之为临博周期的开始。概要而言,→,为逆全球化力量崛起周期;→,为逆化转守为攻周期;从年开始,为临博周期。本周期时长大概率低于4年,即不超过年。
临博周期之后,最早于今年或最迟于将步入破局周期。
(13)印太战略弧
年6月1日,鹰国防部正式发布《印太战略报告》(INDO-PACIFICSTRATEGYREPORT),标志鹰在印太区域战略部署已经成型,并为当前全球势能主要交汇区。
战略弧所涉范围,北从蒙古起,东是西太,往南过N之海和东盟区域,往西进入印度洋,一直到波斯湾到阿拉伯海。从势能流角度上看,趋势是,全球断冲的重心,正在向印太战略弧倾斜。
基本的秩序形式为——鹰“犹太教-基督教价值观+经济民族主义+罗马-十字军团”+大英“英联邦秩序”。
如今大约还要加上法兰西秩序,也就是说,鹰真正想要利用与发挥出来的,是法兰西在东南亚、地中海以及北非等地缘区域的传统影响力。而法兰西同时也含有依附战略弧势能,试图去重塑帝国势力版图的动机。这种合作,当然含有资源置换或利益交换的成分。
年11月,鹰调整印太战略,方向主要是两点,一是增加军备注入,印度即为支点之一;二是强化印太战略弧南段力量防御,换言之即是重心稍作南移,两个南向核心支点,其中一个就是印度,另一个是澳大利亚。
战略弧调整完成意味着两点,一是力量进一步强化,且更具攻击性;二是,另一个目的意图开始显性浮现——提升印太战略弧能量,全力护航全球产业链南向转移。
(14)条顿森林防线
本词条也是本人天风盗经常用以表达观点的主要概念之一。本人曾于年10月15日发文《趋势篇:断层线冲突时代》,关于鹰熊未来关系走向,提出以下看法:
未来大概率的关系模式是,横亘在新罗马与北极熊之间的,是一条被认定是类似条顿森林的广阔区域,作为双方秩序所覆盖的末梢边缘。双方如果发生冲突,我认为其上限,也不会超过唐代怛罗斯战役规模。如果北极熊不是由于外力而散架,关系地位将会随之大幅降低,但不会低于当前印第安人自留地权利水平。
条顿森林防线一旦形成,结果必将演变为反击的前沿。当前上演的诸项剧目,还只不过是餐前的开胃点心,继续沿着这条线往下走,尤其是在远东,甚至不排除会出现凯尔特人布狄卡式的复仇。
当前,鹰与熊条顿森林防线的基本轮廓已经形成,双普之间的基本默契已经具备。
(15)山海关
也称村落,为印太战略弧前沿支点之一。首先要明确,山海关不是条顿森林防线。本人于年6月10日发文,《六月逻辑线》,提及村落,这样说——
核心意图,通过私权范畴让渡,逐渐强化公权层面力量。前景风险在于,村落作为经济意义上的山海关效应作用,虽有可能被缓冲削弱,但依然会存在。同时,另一个效应作用则可能会显性增加,即是有可能形塑出未来郑智山海关的效应作用。
经济上的山海关是形式之一,但可能被攻陷城池的,当然并不限于金融版图一隅。如果在断冲的意义上说,也即是克劳塞威茨在《战争论》中所言的“对峙双方的前沿阵地”。
(16)第四回合
这个概念的提出,即为斯特劳斯和霍尔共同创作的《TheFourthTurning:AnAmericanProphecy》一书中的概念。
按斯特劳斯和霍尔的看法,美利坚历史的运行,具有特殊的周期性,每个周期大约运行80年,且都含有四个阶段或称四个“回合”。其中,在美利坚历史上,已出现过三次,每一次的“第四回合”,均以战争形态作为最终危机出清的解决办法,分别对应的是: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和二战。BN认为,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利坚开始迎来新的“第四回合”,将有一次至少规模和二战一样大的战争。
所谓的“第四回合”,性质上即是克劳塞威茨在《战争论》中所言的“决战行动”。如今的趋势,本人天风盗在《尼采之死与特朗普之生》中,作出这样的判断:
当前的整体时局,全面进入断冲周期。愈往前走,要被掀翻或抹平的障碍物,就会愈多。从时间点上看,用BN的话来说,以80年为一个轮替周期的“第四回合”正在来临。
战争与否,关键要看时势演绎的能量规模与释放方式之间的转换关系,这将决定战争的临界点,以及具体形式。以下四种模式值得